关爱老人,从解决打车刚需开始

2017年06月15日 07:26   来源:北京晚报   张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谈及中华美德,这是经常被拿来引用的一句名言。但是,如果仔细衡量,“幼吾幼”这方面做的是越来越周到,对孩子的关爱是从家庭到社会无微不至;但对老人呢?

  本报昨日报道:上周,一条西单民警帮老人打车的微博引起网友共鸣。事情发生在6月8日中午,一位手拎重物的老人在西单图书大厦西侧路口招手打车,路过的出租车却因为此处不允许随意上下客,而没有一辆停下。在烈日暴晒之下,老人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最后还是一位民警帮忙,老人这才坐上了车。

  如果说,因为长安街沿线对于出租车停靠有规定,所以情况有些特殊的话,在后续采访中,很多老人的打车经历让人不由得感慨:现在老人打车的确是太难了。

  过去,有些老人是因为腿脚不便,要坐轮椅,部分出租车不愿意拉这样的活儿,所以常常出现站在路边招手半天却一无所获的情况。现在,随着网络叫车的普及,除了招手不停,操作只能用手机也成为阻碍老年人打车的一个门槛。当然,在本报的采访中,这两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比如几年前,北京就出现了优先接送老人的“雷锋车队”,现在加入的出租车达到了570辆;比如“滴滴打车”针对老年人专门推出了“敬老出租”功能,字体更大页面更简单,用户不但可以提前为老人设置好目的地,老人自己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目的地。只要一键点击,就可以马上叫车了。

  不过,还是要看到,尽管有“雷锋车队”,还是会出现老人打不到车的情况;尽管有老年版的叫车服务,可有些老人干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再怎么“一键直达”,也是隔靴搔痒。要做到“以及人之老”,恐怕不能用年轻人的思路和习惯去想象老年以后的生活。如今,社会上经常有给学生们或者准爸爸们绑上沙袋让他们体验孕妇辛苦的“感恩教育”,但很少有让年轻人专门感受老人生活、老人心态的活动。孩提时期是过去,人人经历过,自然有各种经验教训可以帮到后来者;但老年是未来,是未知,有些困窘艰辛和无奈,真的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众所周知,我们将面对一个老龄化社会。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是个大课题。光是几百辆车的“雷锋车队”或者一个打车软件的老龄快捷功能是无法承载这一宏大命题的,所以,这就更要求家庭、社区、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集合各种力量先做到真正知老,然后敬老、爱老。就从打车来说,老人实在不会用智能手机,可不可以把叫车电话整合进114,让老人们像电话预约挂号那样预约出租车?而不是现在这样由114的工作人员告知调度电话号码,然后乘客再重新拨打。另一面,老人们自己也要更新观念,不要被“老”这个概念禁锢,要积极学习,大胆尝试,很多社区都有专门针对老人的电脑操作培训,强烈建议爷爷奶奶们去了解一下新生事物。当然,业内人士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其实,只要供需双方相向而行,劲儿往一处使,老人打车的刚需就有希望早一天得到满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