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让社区更美好

2017年06月12日 13:24   来源:东方网   沈栖

  进入21世纪不久,我国社会治理框架内多了一个新“兵种”:司法社会工作(简称“社工”)。如何培育和发展社工机构?如何重视和发挥社工人员的作用?上海市闵行区筚路蓝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成为本市乃至全国在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典范。

  闵行,堪称上海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济建设发展迅猛,与之相随的是流动人口日增,社会矛盾突出,违法犯罪趋高。区委、区政府意识到: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光靠警方的严厉打击尚嫌不足,还得找到一条新的路径,强化对潜在犯罪高发人群的主动干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消弭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这条路径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社团组织及其社工队伍。2004年8月,闵行区专门组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办公室”,在全区招募了60多名专业社工,并选派9名经验丰富的民警参与其间,开启了为全区近万名“特殊人员”专业服务的探索历程。

  在没有经验可复制、没有范例可援引的情形下,闵行区委政法委带领“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办公室”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构、丰富工作内容,不断提升社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使之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生力军。2006年11月,该区引进地方民资、民智、民力,组建由九星实业有限公司、锦江乐园等8家大型企业参与的“闵行区司法社会工作促进会”,机制创新,实现了政社分离、社团自主运作的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2007年,该区将自强、新航、阳光三个社工站“捏”在一起,组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地方区域性社会组织,实行了新的社工薪酬管理制度和职业晋级制度。这些都为规范我国司法社会工作留下了鲜亮的徽识。

  回眸14年的艰辛历程,闵行区相继出资2亿多元购买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专业社工发展到256名,促进会会员发展为244家,其实绩斐然,择大端者,如:社工进驻拘留所,民警和社工刚柔相济,体现了威严下的和谐;驻校社工拓展了学校教学、教育的空间;禁毒社工不仅是教育者、引导者、沟通者,还是社会资源的协调者,使那些对象“在混沌中给予力量,在迷茫时指明方向”;“精准矫正”,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犯罪原因、性格特征以及家庭情况,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使之顺利度过矫正期,重新回归社会;对“失独”家庭,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保持“热线联络”;“白玉兰”社工在信访、妇联方面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权益;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闵行区司法社会工作很有聚合力,它源于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的统一主导、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当前,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带来了治理力量的增长、责任的分担、难事的共解,但是,社会治理倘若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就会碎片化,也会在实践中出现“顾此失彼”的弊端。此时就需要在高层面加强指导,在深层面做好协调,在动态中把握好治理方向,形成有关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闵行区司法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坚实的进步,是因为它如一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为牵引的各类主体协同社会创新的方式方法和运作模式。

  “社工”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社会声誉,也已进入了世人的视域。今年3月21日是“第11届国际社工日”,我国民政部确定的“社会工作宣传周”的主题是“社工,让社区更美好”。设若不断发扬光大闵行区司法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那么,日臻这一愿景并非海市蜃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