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索隐:全新留学时代“领航”者

2017年06月12日 09: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晓霞

  2009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学子》版开设了“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留学生”专栏,访问当年站在国门初开那一刻赴美留学的学者,回顾他们的留学往事。栏目结束后,栏目策划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钱江对这些访问学者的关注并未终止,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也未停步,6年后,终于让其以另种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由他编著的《1978:留学改变人生》于今年5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上下两编构成。原专栏刊出的43篇访谈,构成了下编。当初,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呈现52位访问学者的留美往事,有的采访历时两年多,其过程本身,就可谓弥足珍贵的口述记录。

  回望当年在美国的留学生涯,每位访问学者为了肩负的重托,在美国学习的刻苦努力彼此相似,但在美国各院校、各专业的他们的所见、所感和所经历的事,又各不相同。

  当年在纽约机场,首批赴美访问学者中的许卓群和在美国的哥哥许品时隔多年的拥抱;如今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柳百成,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用小时候所学的英文歌 “甜蜜的故乡”回应美国中学生“愿不愿意留在美国”的问题……正是这些个人经历的不同,汇聚成了这段见证中国打开大门、迈开科技交流重要一步的共同历史。

  从这些专访,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美两国从科技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可以看到访问学者们为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但本书并不仅仅止于记录访问学者的足迹,同时呈现了其背后涌动的历史大潮。上编中,作者清晰地再现了扩大派遣留学人员决策形成的前前后后,到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由此,开启了中国留学史的全新时代。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年10月7日,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培源任团长的赴美中国教育代表团抵达美国,“商谈、落实1978-1979学年中美互派留学生的具体方案”。几天后,在华盛顿的谈判桌前,周培源在发言中说道:“独立自主不是盲目排外,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从本学年开始,我们将派遣大批科技人员和留学生出国进修和学习。派我们所需,学你们所长。”我们因此还可以感受到这段留学史中的当事人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内心的波澜,这些穿越时光的历史细节,从那些尘封的资料中,经由著者的追寻,一一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掩卷追思,当初开栏采访,记录下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赴美访问学者的足迹;如今专栏成了专书,呈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这远非本书的终点,正如作者所言,想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