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准考证“生死时速”何时不再上演?

2017年06月08日 08:37   来源:西安晚报   张枫逸

  6月7日早8时许,重庆育才中学考点一护考老师向警方求助,其不小心将几十位考生的准考证遗落在宾馆。九龙坡民警立即驾驶送考警务摩托车,送其返回位于黄桷坪广厦城的某宾馆。民警一路连闯多个红绿灯,逆行穿过早高峰的车流,原本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仅用了十多分钟就将准考证顺利取回。(6月7日央视)

  类似的一幕,几乎每年高考期间都会上演。总会有一些马大哈考生或老师,到了考场才发现忘了带准考证,只好向附近的警察求助。

  一直以来,“凭准考证入场”都是高考雷打不动的规定,没有那一张薄薄的纸片,即使考生再想办法证明“我就是我”,都会被拒之门外。在过去那些年代,准考证作为证明考生身份的关键凭证,其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纸质准考证不应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近年来,山东等地陆续推出准考证网上打印,由考生凭借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自行登录招考信息平台打印准考证。这种做法如果能够在全国推广开来,可以大大减少忘带准考证的尴尬。一方面,考生可以事先多打印几份备用,由本人、家人或老师分头保管,以防意外情况发生。同时,各考场也可以专门设置打印点,一旦有考生忘带准考证,可以现场补打,而不必赶回去取。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的纸质准考证可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转而采取验指纹、刷脸等高科技手段核查考生身份。去年北京石景山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就率先引入人脸识别系统,考生刷脸进考场。与人工比对验证准考证相比,“刷脸进考场”不仅省去了考生保管证件的麻烦,更避免了评价标准不一致、证件造假等人为因素干扰,可以大大提高身份识别率,有效杜绝替考行为。对于高考来说,也可以由点到面,逐步试点推广相关技术,既方便了广大考生,又便于考试的组织管理,由准考证引发的“生死时速”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