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军:AI倒逼教育回归本原

2017年06月06日 10:40   来源:环球时报   

  教育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孩子生下来就面临教育问题,父母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这将对子女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每个人自我认知、自我驱动对教育的作用更为根本。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发掘个人天性或内在潜力的过程,这要靠学校、靠家庭、更要靠自己。我也认为,个人天性发挥的程度是检验教育成效得失的金标准。

  但是,这个金标准适合过去,未必适合未来,因为人工智能(AI)来了!

  面对机器,人类围棋顶级高手已无取胜可能,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挖掘孩子的围棋潜力?如果机器创作出的乐曲更令听众满意,培养作曲家是否还在我们的选项之列?随着人类技能一项一项被机器取代和超越,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发掘人类什么样的潜力?

  首先要警醒的是器物主义教育观。从古代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到今天目的性越来越强、学科越来越细的专业教育,人们乐此不疲地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论高低,把成功和成才画等号,“成大器”几乎成了社会的公共价值观。

  我并不排斥培养“有用的人”,这个社会也确实需要大批“有用的人”。问题在于,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工智能不仅会替代生产线的工人和驾驶员,而且将替代新闻撰稿人、同声翻译、程序员和金融交易员等“高级职业”,甚至拿掉律师和医生的金饭碗。投入大量教育资源培养出的大批“有用之才”,很可能毕业时就发现期待中的职业已由机器接管了。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到,“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做到与人类匹敌,但是对大多数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就已足够”。99%这个数字可以商榷,但是教育部门、家长和每个人确实要警惕,器物教育继续这样走下去,将会培养出一个庞大的“无用阶层”,即赫拉利所谓的“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的人类阶层”。

  子曰“君子不器”,早就点出了器物主义教育的局限性,即一技之长并非教育的最高目的。那好,我们就微笑面对人工智能崛起,把职业技能一项一项交给机器,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让教育回归发掘人类天性的崇高理想。但问题决非如此简单,因为即将登场的强人工智能,我们未必应对得了。

  强人工智能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有别于靠一技之长超越人类的专用人工智能。它能够自我提升,甚至拥有自我意识,人类自认为独有的想象力、创造性甚至情感,强人工智能也会拥有。对于这样一种人工智能,近年来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都曾发出警告,很多人以为是危言耸听,包括不少人工智能专家。然而,据我观察,不以为然者的判断并非基于什么高见,事实上是因为他自己没看到或不清楚强人工智能出现的技术路径。

  面对越来越强的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除了争取与人工智能形成命运共同体,人类没有其他选择。发掘人类全部天性,不仅是实现教育理想,更是人类争取存在权的命运壮歌。(作者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