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式感恩教育“来得快去得也快”

2017年05月27日 07:28   来源:红网   谢鸿瑞

  5月25日,一段朔州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集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学校表示,此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属于学校个体行为。也有不少网友在看过视频后表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一种营销套路。(5月26日《新京报》)

  一位带着教育专家头衔的演讲者,一场2个小时收费5万元的感恩讲座,所带来的效应是数千小学生失声痛哭,这样的感恩教育着实令人震撼。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被世代传颂,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伦理,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训,从结草与衔环的典故,到寸草春晖的吟诵,感恩教育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不可否认,在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是有必要的,能让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进而将对父母、老师、学校等的感恩之情转换为学习动力。但这样表演式的感恩教育的确是孩子需要的吗?

  在某一个演讲者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抱头痛哭,场面催人泪下,这样的教育效果看似“来得快”,但这种表演式、运动式的演讲,实际是在未经过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对一个认知没有完全成熟,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孩子进行煽动式的诱导。千人都哭,你敢不哭?千人都跪,你敢不跪?你不哭,不跪,老师,校长怎么看——不孝,这就是情感绑架。

  更可怕的是,孩子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在表演式的演讲中,自身的真实意愿变得无比渺小,几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最后由于感动至深,买下了演讲者推荐的书籍资料,或参与给父母洗脚、对父母跪拜等活动。

  但在这之后呢?一场演讲、一本书或者一次活动就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感恩之心的孩子吗,没有长期的引导和教育,恐怕“去得也快”。而演讲者呢,收取了高达几万元的费用继续下一场演讲行程,即便“合理合法”,但出于“情怀”“帮助”的单纯目的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感恩教育,是在实践中对孩子内在持续性的引导,让其有独立成长的空间,应该贯彻其学习和生活的始终,如此表演式的感恩教育,“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使学校的初衷再好,也不能沦为形式化、功利化感恩教育的“主战场”,教育部门更应该“打起精神”“擦亮眼睛”,谨防表演式感恩教育“隐形化”“变相化”戕害孩子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