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展现别样风采

2017年05月27日 07:1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现如今,尽管不少年轻人依然对大城市大单位恋恋不舍,但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关注基层、思考基层、选择到基层就业,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

  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很多年轻人过去只是心里想想,但今天却已在尝试和践行中。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到基层就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直到今天,地区、城乡差别依然存在,艰苦、贫穷、孤独、上升空间少等等,更因为每个人的禀赋、追求也不尽相同。

  在多数年轻人眼里,基层已不再那么可怕。因为基层是最磨炼人的地方,也是最需要人的地方。到了基层,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目光,责任感和潜力会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基层的舞台并不小,常常能展现出你想象不到的风采。人在基层,挫折之后有彷徨与苦恼,更多的却是拼搏带来的快乐与期盼。基层的经历,正成为很多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的思想转变,其实都是巨变的时代在心中结出的果实。正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的协调和政策的扶持,这些挡在基层就业路上的拦路虎,才逐渐被甩在年轻人成长的身后。

  深化的改革正在为基层就业打开广阔的需求空间。在资源最不均衡的一些领域如医疗、教育、养老等,经过顶层设计,系统的改革从上到下正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分级诊疗、社区养老、家庭医生等能够吸纳大批医疗专业的毕业生。近日,教育领域从国家层面统一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县的标准,生源的均衡必然增加基层对优秀师资的需求,为师范毕业生到基层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基层的文化、体育、科技、法律、市政管理、住房保障、农技推广等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还将挖掘出更大的就业潜力,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会有更多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同时,拓展了基层就业的空间。

  区域的协调发展也为基层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产业重新布局、城乡深度融合、扶贫攻坚如火如荼、新区规划引人注目。发展协调了,不仅缩小了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也改变了同一个区域,远离中心城市的县乡村发展格局,这些曾经的区域边缘和偏远地区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脱贫致富,都正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触角已深入到广大农村腹地,改善了县乡村的基础设施环境,与特色产业融合,为基层就业、返乡创业带来极大便利。

  与此同时,政策的扶持也为基层就业铺就日益坚实的基础。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府部门最需要的就是健全服务保障机制、给足发展机会。中央各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农技推广服务特岗”等等。这些举措改变了成千上万大学生的人生轨迹。近年来,各地还采取了村官涨薪、考研加分、定向选拔、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措施。全社会正在用有力有形之手,努力增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展望未来,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必将从少数个性化的选择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基层就业,风采别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心 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