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盯着刘士余(图)

2017年05月25日 10:56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经济学家韩志国近期多次对股市监管提出不同意见,部分言辞相当激烈。今日他再次发布微博建言证监会,称频发新股表面上是在消除新股排队的“堰塞湖”,但实际上是把“堰塞湖”由场外转移到了场内,股民的唯一选择只能是不玩了。据多名微博大V发布的韩志国朋友圈显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邀其共进午餐,他将应邀出席并系统阐述对股市和监管的意见。

  韩志国批评证监会应该是事实,至于刘士余是否邀请韩志国共进午餐,就不得而知了。而韩志国的批评意见发出以后,很多人则把矛头直指刘士余,认为韩志国的批评,就是针对刘士余而发出的。更有批评认为,刘士余当证监会主席以来,就知道喊话,就知道不停地发行新股,导致股市一片哀鸿。

  对证监会出台的政策提出不同意见,并顺带批评刘士余,应当没错。毕竟,政策都是证监会出台的,而刘士余是证监会主席,自然应当负主要责任。但是,把矛头直指刘士余,笔者认为,此举有点不符合市场化要求,不符合证券市场改革的目标。纵然刘士余是证监会主席,纵然有些政策是在刘士余主导下出台的,责任也不该让刘士余一个人来承担。更何况,有些意见也不是证监会就能确定下来的。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股市出现的低迷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把矛头指向了刘士余,认为是刘士余的“喊话”政策、新股发行政策祸害了股市。那么,这一切到底是刘士余一人所为,还是证监会集体所为呢?要知道,每项政策的出台,都是以证监会名义下发的,是“集体”的名义,而不是刘士余个人的名义。如果针对个人,岂不把证监会当作了“刘家大院”了,把证监会当作刘士余的私人财产了。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政策的出台,到底刘士余个人的影响占多大比重,是刘士余个人主宰了这些政策,还是证监会集体讨论的结果。如果是刘士余个人主宰了政策,那证监会是不是名存实亡了。如果是集体讨论的结果,为什么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很显然,对目前股市出现的问题,不应当就哪个人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应当看政策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也不应当只怪怨刘士余一个人,而是整个证监会。相反,如果不出现问题,也不应当把功劳写到刘士余一个人头上,而应当是证监会。于是,对政策对错的矛头,就应当有所转换,亦即证监会,而不是刘士余。

  曾几何时,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时,也是褒贬不一,且有人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不是,最终让郭树清离开了证监会。肖钢接任以后,真实也是象来了救星一般,结果,没有几年,就因为股灾和“熔断”而迫使肖钢离开了证监会。责任是由郭树清和肖钢承担了,但是,问题并没有因此而解决,那些影响股市的矛盾和问题,又摆到了刘士余面前。如此把希望寄托在某个人身上的做法,又怎么可能使股市的问题得到解决呢?证监会是一个行业主管部门,是整个证券市场的监管者,主席只是监管群体的一员,或者说是主要成员,只有带领监管机构共同监管市场的权力,而没有凌驾于监管机构至上的权力。如果把责任全部推到刘士余身上,实质就把证监会当作是刘士余个人的,而不是政府负责监管证券市场的责任者。如此的观点和想法,只会让证券市场更加糟糕,而不可能更好。

  韩志国教授对证监会提出批评,应当说选择是合理的,只是,围绕韩教授的批评,舆论似乎“帮”错了方向,把矛头直指刘士余了。不管刘士余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出台的政策,是不是他主导的,政策都是证监会出台的,必须由证监会来回应,而不是个人,也不应当把矛头直指刘士余个人。至于证监会出台这些政策时,有没有经过认真讨论和集体研究,那是另一层面的事。除非证监会将这些政策收回或作废,不然,就只能代表证监会。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批评或支持刘士余的声音,都是错误的,是没有市场化意识的表现,也是没有民主意识的结果。证监会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而不是刘士余个人的。要批评和支持的,只能是证监会。民主化、法制化,讲的就是民主与法制,破的就是个人说了算,个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人财产。为什么会出现腐败问题,就是权个人化、利益化。这一点,必须明确。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