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不止北上广深

2017年05月25日 07:44   来源:红网   林旻煜

  又到一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再度引发关注。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014元,从地域来看,签约在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占比最高,达到33.5%。(5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纵观整个舆论场,该调查报告一经出炉,除了引来“收入拖后腿”的吐槽,许多人也惊叹于签约一线城市毕业生的占比之高。仅2016年,高校毕业生加上中职毕业生,新增就业人数就已超过1200万。即使算上广义上的新晋一线城市,数量也极其有限,能够容纳如此之多的人就业,也在佐证着一线城市机会多。

  然而,绝对数的庞大,不意味着毕业生留在大城市意愿的强烈。两年前,第三方教育数据资讯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通过追踪2010年到2014年5届毕业生的数据发现,“北上广深”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吸引力下降。2010届有22%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但该比例到2014届已下降至16%。

  我身边就有好几位家境不错,在一线城市漂泊的朋友,在准备谈婚论嫁时,回到了当地或者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房子贵,婚后生活成本高,落户困难等成为了现实而巨大的阻碍。并不是说他们对梦想的追寻不坚定,而是说无论有什么宏图大志,最终的着眼点都该立足于生活。

  当然,还有对就业生涯有长期规划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初期签约一线城市,这更像是就业紧张环境下的 “曲线救国”,是为了回到家乡发展锻炼技能,哪怕是“镀金”。一个人,总要人为地给自己增加一些特别的经历,或许才能发展得更好。

  过去我们谈及离开一线城市,常常使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逃离”,而如今这种离开,更像是一种“分流”。除了外在的压力推动,更是基于发展规划的选择。北京等一线城市“大城市病”已经很严重,也正在将部分城市功能转移,其中一点就是将人才资源转移。将优质人才资源,集中在个别大城市,也不利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一线城市“去中心化”,二三线城市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语境下,承接、培育、发展出了新的业态,形成了不少原本一线城市才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也让不少毕业生不再需要挤在一线城市才能实现梦想。

  一线城市给予年轻人的是可能性,是压力和竞争,这也是其魅力所在。一定程度上看,一线城市之所以可以实现梦想,除了发展空间等外界因素,更在于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塑造和磨练。如果说在一线城市,更多的是环境逼迫着你要努力,那么在节奏相对放缓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小城市,努力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觉。

  对于年轻人而言,重要的不是你待在哪座城市,而是你是否对自我严格要求。要知道,在一线城市,一样可以浑浑噩噩;在小城市,一样可以出励志典范。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