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要主动实施全面风险经营

2017年05月24日 07: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董希淼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当前,商业银行防风险、促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将风险作为产品来经营,主动实施全面风险经营,提升风险经营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7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一季度不良贷款没有“双升”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资产质量迎来拐点。除信用风险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在不断累积。银行业风险与金融风险紧密相关,更关系到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面对银行业风险。

  “风险”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risa”,意为危岩。在经济学中,风险是指事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金融企业,与生俱来就与风险打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商业银行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没有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商业银行既面临着管理风险的重任,又要在防范和化解风险中实现发展、提升服务。因此,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厌恶风险、害怕风险、躲避风险的心态,在深化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主动实施全面风险经营。

  当下,在资产质量的巨大压力下,商业银行要综合运用现有各种处置政策和手段,加大处置力度和进度,处理好存量不良贷款。比如,充分挖掘常规催收、司法诉讼、以物抵债、贷款重组等措施,努力减少损失;加大核销力度,创新处置方式,打包出售不良资产,加快现金回收力度,尽快处理银行体系内的包袱。同时,银行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源头上遏制新的不良贷款产生,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在今年“紧平衡”的货币金融环境下,还要注意流动性风险防范。同时,要重视内部管理特别是对分支机构和员工的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与此同时,要将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内容和产品,变被动防范风险为主动经营风险。一是树立“风险经营创造价值”的理念。风险不同于损失,仅是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因承担风险获得收益。风险经营好了可能创造利润,风险经营不好可能造成损失,风险经营能力直接影响银行盈利能力。二是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经营的关系。风险经营是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经济上升周期为业绩增长而不顾风险、盲目发展固然不可取,在经济下行周期因害怕风险而谨小慎微、裹足不前将得不偿失。业务发展与风险经营应相向而行,互相促进。三是建立和完善主动风险经营机制。应厘清风险边界,完善包括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多维度风险偏好政策,从源头对风险进行主动选择。应用风险补偿、风险缓释和风险对冲等系列手段,实现风险的主动安排。四是积极稳妥进行风险转移。利用掉期、保理等业务,输出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帮助客户进行风险规避和转移;借助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发挥信息中介优势在风险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匹配信息,适度将自身风险转移到体外。

  主动经营风险,有效管理风险偏好,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经营过程中,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引领,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提供清晰的标准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给予更高的容忍度,为银行业经营风险、处置资产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