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医生需要得到更多善意认同(图)

2017年05月17日 15:21   来源:东方网   舒爱民

  近日,一则男子被老婆打成“熊猫眼”的视频火遍网络。事件中的男主角是长沙一家民营医院的医生,5月7日他瞒着妻子给病人垫付了一万元的手续费,被妻子误会乱花钱,引发纠纷。知道真相后,妻子及时赶到医院表达了歉意。就在大家纷纷赞赏医生的爱心之举时,有网友指出,视频中该民营医院名称出现了多次,质疑是医院的软广。(5月16日《北京青年报》)

  为给病人垫付一万元手续费,被妻子误会乱花钱而动粗,一拳打出了个“熊猫眼”,这个视频我连续看了几次,越看心里越觉得温暖而柔软。虽然“熊猫眼”多少有损这位俊美医生的形象,但恰恰让人看到了他医德的“高颜值”、心灵的“高纯度”。

  这个视频当中的确出现了医院、项目和药物之类的名称,这也是一些网民质疑其“软广告”的原因。但我还是宁可忽略掉这些物质和经济的因素,更多认同一种彰显良好医德的精神内涵。这样把患者的安危疾苦安放于心,舍得拿出为数不少的个人资金为患者垫付费用,就应该获得善意的认同和美誉支持,不应该游离于善行美德之外去刻意深挖所谓“良苦用心”的“营销创意”,这其实是把文明道德绑架在庸俗市侩的马车上。

  不容否认的是,在当今社会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和文明逆行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希望有人做好事、行善念,让自己和公众得益受惠。另一方面有人真正做了好事、行了善举,又被某些人左怀疑右挑剔,搜肠刮肚解剖其所谓“别有用心”。这种灰暗矛盾的心理产生的消极负面影响极具杀伤力,往往会将文明的幼苗践踏、把道德的火种浇灭,让好人难做、好事难为,进而出现“老人跌倒无人扶起”、“小孩遭车碾压多人过而不救”、“女青年落水需要给钱才打捞”之类诸多令人寒心的社会现象。这其实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每一个公众的不幸。

  每个人内心原本都有爱心善念,但也难免有私心杂念,两者之间时常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失衡。而“熊猫眼”医生恰恰是以自身的善意行为传递出了信任、关心和尊重,从而引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善念,进而形成一种善行的气场和氛围,产生良性循环的惯性动力。如果一味把人往坏处想,就极有可能产生邻人疑斧式的消极效应,带来人人失信、彼此交恶的恶性循环后果。如此下去,美德只会越来越远,真诚只会越来越少,人心只会越来越假,社会只会越来越乱,这或许也不是那些惯于吹毛求疵的“伪道士”们所期望的吧?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