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所拥有的恰恰是很多人没有的

2017年05月09日 07: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宋潇   

  当你的亲人进入生命末期,你会让其“安乐死”,还是倾尽各种资源延续其生命?这种抉择确实令人痛苦。

  -------------------------------------------------

  日前,作家琼瑶为了丈夫平鑫涛的插鼻饲管问题与继子女屡次隔空喊话,引起各界关注。5月6日傍晚,琼瑶再发脸书称“我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并宣布自己将关闭脸书,“这次是‘珍重再见,后会无期’了”。究竟病人的生死该由谁说了算?琼瑶式“尊严死”又能否被世俗接受?

  大多数人对琼瑶的印象还停留在爱恨纠葛和家庭人伦的“琼瑶剧”中。未曾想到,现实中正在演绎着的正是一段活脱脱的“琼瑶剧”。目前为人所知的,是以琼瑶与继子女关于平鑫涛的“插管之争”,当我们在围观琼瑶50多年来的恩怨情仇时,仍然需要看到其背后“尊严死”等话题的伦理争议。

  之前琼瑶发公开信声称“尊严死”就曾引发过热议,当时,很多人都对这种生死面前的豁达观念,持欣赏并支持的态度,甚至将其冠以“处世哲学的人生洗练”。但奇怪的是,琼瑶将这种观念延伸到家人身上时,却遭到了非议。归根结底,生前预嘱和临终关怀都不是一个人的决定,而事关整个家庭。对于个人来说,生死面前豁达与否可以自由选择,而一旦涉及整个家庭,却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亲人与病人之间,在亲情与人伦之间,形成冲突关系。

  这种冲突关系表现在琼瑶跟继子女的争议上,就是围绕平鑫涛的生与死产生的情感冲突。一边是作为妻子的琼瑶所坚持的“尊严死”,另一边是作为子女面对即将失去父亲的无法释怀,两种观念的碰撞,注定很难形成统一意见。当你的亲人进入生命末期,你会让其“安乐死”,还是倾尽所有延续其生命?这种抉择确实令人痛苦。

  这让我联想到老家一位亲戚去世前的样子。当时,他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不能说话也不能吃东西,由儿女和亲戚朋友轮番照顾。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他,他的老伴哭晕在地上,请求亲戚们的“善待”。但亲戚认为,延续生命就是善待他,即便穷尽整个家庭的积蓄也在所不惜,儿女们虽然疲于心力的付出,由于“孝道”和传统的生死观念,也不敢轻易表露。最后,老人还是走了,可这个家庭却因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欠下了很多债务。其实,这种凭借生者主观意愿的抉择,更像是对亲情和生死观念的“绑架”,非但不能解决病人的痛苦,反而还让病人亲戚陷入痛苦的不尽循环中。

  琼瑶为丈夫所作的抉择,不仅是其个体生死观的体现,更是在挑战一种传统的生死伦常。站在个人角度,制定生前预嘱虽然是个人决定,但也需要家人的理解,因为这个决定涉及生命的意义和离世的抉择;而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我们不能凭借传统的观念和主观意愿,就作出让病人生或死的抉择,即便是深思熟虑,也要兼顾生者身心和物质的付出与价值对比,毕竟,在这之后所作的选择,反映的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也体现了社会和文化偏好。

  之所以要说琼瑶所拥有的豁达生死观大多数人没有,就是在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死抉择时,很少有人能够像琼瑶这样直面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如果说之前社会对于琼瑶的“尊严死”,还处于一种模糊和不理解状态的话,那么此次的“插管之争”提醒我们可能都会面临和琼瑶一样痛苦抉择。海德格尔曾强调“向美而死,向死而生”,好好地活着,不避讳死亡,其实就是最大的尊重;有尊严地死去,才是生命最初意义的体现。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