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九次办不成居住证拷问“一次办”

2017年05月02日 10:18   来源:光明网   叶祝颐

  本来简简单单的居住证,硬是办了9次都没成功,从黄石来武汉市务工的傅小姐被这事困扰了一个多月。向辖区公安分局反映后,她第10次前往社区警务室,终于办成了手续。6个月后,她便可拿到居住证了。(5月1日《武汉晚报》)

  据武汉市公安局介绍,外来人员办理居住证,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和房屋租赁合同还有照片,到辖区警务室就可提交申请。然而傅小姐带着相关资料,工作时间九次到社区警务室,也遭遇种种刁难,今天人不在,明天说差资料,后天说要法人证书和营业执照(事实上根本不需要),迟迟不能办成居住证。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莫非是贴在墙上的纸老虎?

  尽管媒体曝光以后,上级公安机关介入,傅小姐第10次前往社区警务室,终于办成了手续。但是其中折射出的公务人员职业伦理值得深思。

  虽说中央要求简政放权,地方也在减少审批项目以利改善投资环境,一些地方还掀起了治庸问责风暴,要求事情“马上办,一次办”。但是在现实公务服务生态中,“脸难看,事难办”,作风不良、效率低下,刁难企业与办事群众的职能部门与公务人员并不少见。基于公务人员掌握着公权力,群众往往敢怒不敢言。

  此前曝光的湖南民营小企业湘涟公司《请客送礼日记》也是典型的一例。湘涟公司被迫向公务人员请客送礼,在纪委介入查处后,不仅大部分涉案人员未受处理,举报人公司经营步履维艰,处处遭遇打击、报复。还有干部宣称:“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送礼无法回避。”

  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贾康曾在谈到企业创业环境时透露,投资者想开办企业“要盖几十个章甚至一百多个章,能够八个月、一年跑下来还就谢天谢地,一个企业要自己取得消防审批证书,被逼找中介公司把事儿摆平,出价6万”。

  《请客送礼日记》也好,公章旅游也好,办居住证跑十次也罢,实际上是官场腐败潜规则的一面镜子。而且企业与群众遭遇官场潜规则,还扯出了行政审批过多的问题。为了优化投资环境,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手续。但是调查显示,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效果并不乐观。有的职能部门与公务人员办事喜欢“踢皮球”,借审批向服务对象乱收费或变相摊派,谋取小团体利益。对此,有官员一针见血指出:“有的部门增加服务对象的办事难度,就是借机要钱,为部门与个人广开财源”。

  虽然企业、群众一直期待政府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中央也在这样做。但这也会压缩职能部门的权力空间,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现行体制下,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权力、地位不对称,特别是企业、群众有求于公务人员。有的公务人员利益情结根深蒂固,官场吃拿卡要潜规则并未打破。职能部门争相“揽事揽权”,人为增加办事难度。在打破吃拿卡要潜规则的问题上,整治风暴刮得不少。但是,有的公务人员并不甘心打破官场潜规则,自觉放弃既得利益。

  媒体曝光以后,公安机关马上研究解决问题,固然速度迅速、姿态可嘉,但是如果不是媒体曝光,领导重视,情况又该如何呢?事实上,还有多少吃拿卡要、刁难群众者未被处理?还有多少群众诉求出了沉没的声音呢?要切实转变老爷作风,显然不能寄希望于公务人员良心发现,也不能指望个案处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改革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清理职能部门无形吃拿卡要潜规则,把刁难群众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很有必要。如果企业、群众对职能部门与公务员拥有监督权与评价话语权,且评价意见影响到公务人员政绩考核。公务人员的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人人“称职”的公务员考核现状会有所改变,公务人员退出机制会获得制度原动力,刁难群众的官场潜规则也会逐渐发生转变。(叶祝颐)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