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百货"要有"新思维"

2017年04月28日 10:14   来源:东方网   付 彪

  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的永安路百货商场,时光仿佛一下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木制货架、搪瓷脸盆、塑料底布鞋……这些在其他商场早已销声匿迹的物件,在这里却能找到。在这家开业59年的老百货商场里,放着用了快40年的柜台,售货员至今还在用算盘。然而,扑面而来的怀旧风背后,老商场也面临着愈发艰难的生存现状。(4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在网络商城兴起、实体百货唱衰的语境下,北京永安路这家坚持经营了近60年的“老百货”却似一股清流,依旧保持着“原始”的经营风格,一直满足着顾客们的低消费需求以及怀旧情结,确实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和其他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不同,“老百货”主营的商品是日用百货,四块五一盒的友谊牌护手霜、九块钱一瓶的宫灯牌杏仁蜜、几十元的布鞋……正如有网友表示,“琳琅满目的现代商场让我们告别稀缺,充满年代感的老百货则让我们沉浸于怀旧”。

  可见,“老百货”卖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老北京”的乡愁,以至于不少老顾客时不时搭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前来“探望”:大商场买不到的商品,在这家“老百货”的货架上依旧在出售;别人家的商场早已更新换代成铝合金的柜台,在这家“老百货”里还用着快40年的老式柜台;连小商小贩都流行使用起了计算器,这家“老百货”的售货员还在流利地使用着算盘。在笔者看来,这已超越了传统百货商场本身的目的和意义,完全可视为是一个“博物馆”。

  当前,由于“老百货”经营利润低、人员年龄老化、顾客群有限等问题,无不让其生存愈发艰难。北京其他几家“老百货”和永安路这家一样,也面临同样困扰。如果就这样让它们悄然没落,不仅这些老员工心有不甘,就是那些老顾客心里也会有许多不舍。留住“老百货”,就是留住“老北京”的乡愁;走出“老百货”经营困境,让其焕发新活力,必须要有“新思维”。

  对此,笔者提三条建议:一是不妨参照“博物馆式”管理思路,政府出台保护政策,给予适当财力支持,像保护古建筑那样,在保持原有风貌基础上,对“老百货”进行升级改造,使其继续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满足市民怀旧的一道“风景线”。二是探索“景点式”经营路子,通过媒体推荐、专题宣传等,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形成更大的顾客群。三是创新“融合式”营销模式,拓展进货渠道,打造“私人定制”,开辟线上批量销售,同时采取志愿服务的方式,吸纳新鲜血液,传承“老技艺”,让“老百货”经营管理与时俱进,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