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雨究竟栽在哪里?

2017年04月27日 10:26   来源:东方网   江锡钰

  4月26日傍晚,中纪委的一条消息,瞬间刷爆大小屏幕:从蚌埠市委书记刚升任安徽省副省长没几个月的周春雨因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说实话,如今一个副省级官员落马,也是稀松平常,大家也都见惯不惊了。之所以刷屏,对外地人来说,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周春雨很年轻,是65后的副省长;一个是升任没几个月,就落马了,人们自然会问,这是怎么考察的。但是,对他主政过的安徽南北两个城市马鞍山和蚌埠的市民来讲,人们更多的还是惋惜。

  在网上和马鞍上的朋友交流,说他在当地口碑不错,而作为蚌埠人,笔者也切身感受到,在历任蚌埠主官中,周春雨是最有作为的。近日有一条新闻,蚌埠在全国文明创建中,得分全国排名第五,全省排名第一。如果没有离开蚌埠仅5个月、在蚌埠担任5年市委书记的周春雨打下的基础,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揭露周春雨劣迹的帖文,比如指摘他要求各单位购买他引进的文化产业的产品等等也有一些,而更辣眼睛的一个帖文是4年前天涯上的一个老帖子,说是周春雨认下外地来怀远的一个女商人做表妹,利用权力帮着“表妹”打压曾经的合伙人。其实,这个帖子破绽很多,情绪化意味很浓,几年来被反复删帖。但当晚却有“霸屏”之势,被反复转发。一条“有点扯”的帖子被反复转发,说明了什么呢?在我看来,既是大家急欲了解真相,也是多年来,对领导人不能批评的怨气总爆发。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的最初几年,报纸能开展正常的批评,不像现在,只批评群众,不批评领导,或者说只批评小官,不批评大官。那时上至省部级领导,下到市县委书记,经常被大报点名批评。冲在最前面的有三大报,即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工人日报。

  报纸能开展正常的批评,自然能对各级领导起到监督提醒作用。那时官员中流传着的一句话叫:“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不过,好景不长,80年代后期,舆论逐渐收紧,进入90年代之后,基本上形成了纪委不查出结果,媒体对官员的错误不能公开报道的潜规则。

  在这样的潜规则主导的舆论环境中,官员难免积小错为大错。正如胡长清临死前哀叹的:“如果媒体能像某国那样监督我,我也不会有今天”。周春雨这样年轻有为的官员,不会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然而,现实如此,谁也不想让人盯着,遇到不利传言,首先想到的不是澄清事实,自我反省,而是利用权力去删帖。

  周春雨栽倒的直接原因只能等中纪委简短的公报了,但官员不受舆论监督的环境不改变,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在媒体上正常开展,那周春雨这样想干事也能干事的官员不出事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