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雨素》彰显“弱者”的尊严

2017年04月27日 09:51   来源:千龙网   池青

  24日起,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爆红”的原因可能是这篇文章的写实程度和写作水准的相对高,与作者农村出身、初中毕业、在北京当育儿嫂的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的文章最显著的特征不是文学水平有多高,而是文章整体风格有超越作者本身学历和身份之上的文学感和格调。

  看了她的文章,再看这两天她的几篇采访实录,又被她“爆红”之后的冷静、慧黠和清醒,震惊到。面对多路老练记者的热辣提问,她冷静得体坦诚,胸有丘壑却能做到谦虚节制,甚至还会卖萌装傻把尖锐问题怼回去。她给自己的人设是,一个社会底层努力求生的弱者。你根本没法把她跟一个44岁初中毕业的农民育儿嫂划等号。

  因为这篇文章,已经有三家出版社找她。“文学能改变生活吗?”这是记者们反复的提问,这个问题似乎也最适合她回答。她的回答也是个惊喜,她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已习惯靠苦力谋生,希望这件事尽快结束,因为不习惯被很多人关注。

  既然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那文学对范雨素意味着什么?她说是港湾,调节心绪的爱好。就像有人喜欢打麻将、打游戏、K歌,而她只是恰好喜欢文学。这也许是她的谦虚,她的文章和采访实录里透露出来的情愫是,文学是她寻求尊严生活最易得和门槛最低的方式,也是她自信生活的精神栖息地。相对于骨感的现实,在文学的世界里,她更能找到最需要和渴望的安全感。

  更进一步说,文学是她审视世界的孤傲姿态,是她代表底层弱者叫板上层阶级的武器和檄文。现在的所谓基层文学很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写的,这种较高阶层的俯视角度,让被俯视对象不舒服;又因为没有亲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以及语言和思维方式的隔膜使得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造成作品里的弱势群体形象被异化和猎奇化。范雨素不喜欢那些作家以高高在上的笔法写底层。她要做自己阶层的代言人,“我们”的故事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她虽然自谦是底层弱者,但她话外更霸气地想法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她觉得中产看不起农民,是自己哄自己,大家的财富之间没有多大区别。

  不管是范雨素还是她的湖北老乡余秀华,她们的所谓成功跟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一样,靠的还是实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勤奋。不同之处是她们的成功,是“以文学的名义。”文学对每个人意识着什么?这个话题放在当下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范雨素和她的文章就有了更具时代特征和恢弘时代主题的社会意义。

  爱阅读,爱文学不是为了改变生活,而是为了始终保持你独立看世界和人生的正确姿态。范雨素用文学为弱者代言,尊严生活;白茹云用古诗词给苦难生活调味,诗意生活;余秀华用诗歌释放被束缚的灵魂。她们都爱阅读,且都找到了文学里最适合表达自己的方式,活出了更精彩的自己。这也许是文学对每个普通人的意义。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