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开发区式”城市发展之困

2017年04月26日 08:57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新洲区邾城街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这所小学被4331名学生“挤”成了武汉市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小学,大大超过学校能够承受的3000人极限。“超载”引发一系列管理难题,课间活动、做操、放学、上厕所都成了安全风险点。

  因为是区内名校,所以城区很多家长及其子女趋之若鹜,甚至很多农村居民也愿意把子女送到这里就读,即使所费不赀。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区内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有限,家长们的选择不多。这是一所只能承载3000人的小学“收徒”多达4331人的原因所在。

  除了学校“超载”,“超大班额”现象就更普遍,虽说大中小城市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其中尤以县城、中小城市为甚。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7年《教育蓝皮书》说,部分地区“超大班额”、“大班额”比例很大,比如河南某县某初中平均班额多达109人、另一县某小学平均班额更多达113人,就是县城的问题。

  新洲区是武汉的新城区,总人口近100万,一所名校门槛被人挤破,暴露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实际上不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是教育资源总体不足。进一步来看,此处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还能从城市其他领域的资源紧缺上一见端倪。它反映了国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当人口从行政区划末端“上移”,流向县城或新城区,相应区域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但参照现代都市生活标准,却轻易暴露出公共服务和设施的供给落后。

  一座现代城市,需要就业机会,前提是各种产业发达。四通八达的高效交通,自然也是一种“基础设施”。现在很多地方改县设市、建新城,忙着“做大做强”,但主要还是一种“开发区模式”,无非是通路、通水、通电,然后招商引资。人口集中之后,子女要上学,生病要就医,平时要锻炼和娱乐,但学校、医院配套不足,体育、公园、文化设施甚至想都没想到。

  这种开发区式城市发展模式投入少,见效快,使居民陷入诸多困境,其实也极大地妨碍了城市的发展。一座只重生产、不管人们生活需求的城市,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力总是有限的,所以一段时间内城市不免也在变大,但是它实际上一直面临某种瓶颈。

  今天的城市居民不是只求有个饭碗,只求温饱或者有房有车,而是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了解当代城市居民的需求,开发区式城市配套不足,在短暂急剧发展后,发展的天花板可能也紧跟到来。要避免陷入发展陷阱,从规模化发展之初就要充分规划,只有把宜居性放在发展的第一位,才能真正走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