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别激动

2017年04月18日 08:32   来源:长江日报   □ 杨于泽

  不久前,有消息称北京天坛公园游客过度使用厕纸,有人甚至把纸偷拿回家。公园方近日在厕所内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每台960美元。通过人脸识别后,每次可以取60厘米的卫生纸,但同一个人至少9分钟内不能再取更多卫生纸。

  对于天坛公园的做法,有人表示坚决反对,最大的理由是有损人的尊严。取用一段卫生纸,还要把脸凑上去让机器识别,这种做法缺乏对人的尊重,有人称之为一个“伦理问题”。而且每台960美元的机器,很浪费,还有可能侵犯人们的隐私,还不如把这些钱用在改善厕所硬件设施上。

  推广一种新技术、新设备,总会有人忧心忡忡。清末建铁路,有人担心破坏风水。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之后,有人担心它反过来控制人类。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担心人工智能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是著名科学家霍金也在忧虑的问题。但因为有一些担心,就不去发展人工智能,不推广运用人工智能,那就大错特错。

  游客过度使用或偷拿公共厕所的卫生纸,这是一个公德问题和文明问题。如果给大家上一堂公德课,马上使人们讲究公德起来,这当然最省事,但实际上并不现实。还有一个思路,就是用技术方法来解决问题。安装“人脸识别厕纸机”,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一定限制和规范,也是一个现实选择。

  其实用技术手段规范人们在公共领域的行为,这在国际上早就有国家先行先试了。比如欧盟规定,高速公路上的大巴司机必须每隔1个半小时就在服务区停车休息20分钟,一方面是方便乘客放松,另一方面是避免疲劳驾驶和行车安全。在有的国家,公务车全部装上GPS,以防止公车私用。

  上厕所必须通过人脸识别才能拿到卫生纸,其中技术扮演的角色与欧洲管理大巴司机驾驶行为的方法别无二致。有关方面管的不是隐私,而是人在公域中的行为方式。大巴司机驾驶大巴,涉及公共安全;如厕者免费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卫生纸,也涉及公共利益。给予适当规范,就是合理的。

  有人认为把如厕者视为窃贼,有损人的尊严,这真的是想得太多了。道德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规则的产物,而不是绝对的人的自觉。正是因为有很多外在约束,才产生了人们在道德上的内在自觉。假使没有必要的外在制度、规则的强制,道德本身恐怕也就失去了对个体的约束力与感召力。

  在道德、文明素质问题上,我们不要陷入“空想道德主义”。提倡道德和实践道德,目的无非是要让人们生活更加和谐有序。有些人习惯于偷拿公厕的卫生纸,据说这种情况目前还较普遍,但抱怨是没有出路的。在公厕里安装一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方法不够理想,但管用。《红楼梦》里的贾府,本是一家人,却要一个王熙凤这样的狠角来掌理财政,这也是一种“现实主义”。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