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担心CPI连续两月低位运行

2017年04月14日 08:00   来源:中国网   莫开伟

  莫开伟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7.6%;CPI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处于低于1%的较低水平。

  而导致CPI连续两个月低于1%的原因,据专家分析食品价格的下降是导致CPI低位运行的重要原因。且3月食品价格为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也达2000年以来最低值;而食品价格下降又主要由蔬菜价格下降所致,如食品价格4.4%的同比降幅中,鲜菜价格同比下降了27.9%,影响CPI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此外,猪肉、蛋类价格同比都有所下跌,分别为-3.2%、-11.8%,也成了CPI环比下降的重要因素。

  但在笔者看来,CPI近两个月低位运行,除了雨水充足使蔬菜供应旺盛以及受猪肉、蛋类供应周期的影响之外,还应受到其他几个因素影响:一是受货币政策因素影响,央行从稳定货币政策向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转向,实质表明货币政策已从偏松转向偏紧;加之央行周小川行长说“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已到周期尾部”,已明确释放了从紧货币政策信号,也让与食品工业有关的生产单位在生产上有所收缩,对CPI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受商品市场活跃程度的影响,由于经济不景气,物价处于低位状态,对商业生产端与商品流通端的积极性都产生一定影响,使市场商品供应的活跃度下降,也影响CPI拉升。三是受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影响,在当前经济疲软、就业不充分状态下,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在家庭消费支出上从紧控制,也对CPI上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四是受经济基础并不十分牢固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工业景气指数回升、企业利润普遍有所上升,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较脆弱,对CPI刺激的动力不足。

  很显然,CPI近两个月连续处于低于运行状态,与当前经济运行现状基本相一致,是一种很正常的、也很自然的经济现象,不值得过分解,尤其不能误读;而且,表明当前也不能“说风就是雨”,即不宜立即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生产和内需;否则,仅凭这两个月CPI处于低位运行数据就提出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就真有可能给下半年带来通胀压力的可能,甚至还会给下半年经济运行带来各种不确定性影响,使中央政府各种经济政策实施面临较大压力,完全得不偿失。

  笔者这么说,并非凭空杜撰,是基于三方面考虑:其一,PPI增幅虽有所放缓,但并没有与CPI一样降至低位增幅水平,仍处较高位置。如3月PPI同比上涨7.6%,涨幅比2月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部分重点行业同比价格加速上涨的态势有所缓和,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68.5%,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6.8个百分点,但价格依然保持较高增幅,这表明企业盈利将延续恢复,属典型的新周期黄金期,对物价上涨还将有较大的拉动力,不可忽视。其二,PPI从2015年12月的-5.9%上行至2017年2月高点7.8%,表明PPI上涨效应正开始向CPI传导,下半年可能面临通胀再度回升的压力,中央政府相关职能调控部门应注意物价的波动连带效应,不应采取刺激内需政策,避免顾此失彼现象再发生。其三,随着二季度进入夏季,雨水减少,蔬菜生产及供应进入淡季,蔬菜价格会呈自然上升趋势,到时就会恢复拉动CPI上涨的功能,使CPI回升到去年底或今年1月的水平,这基本与历年的CPI增幅规律相一致,无需怀疑。

  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对CPI连续两月低位运行无动于衷,应把提振内需与防范通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为不影响菜农生产积极性和城乡居民生活,保证市场供应,政府部门有责任为种养殖业农户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服务;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各种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不致因市场价格下降而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消除农产品“菜贱伤农、菜民伤民”的市场怪圈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稳定市场物价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对副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经营商)提供必要的市场服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比如降低物流成本、减免市场各类管理运行成本、降低税费等等,让副食品生产与销售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为繁荣市场、激活副食品价格提供动能。此外,随时关注CPI与PPI之间的联动效应,主动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防止工业企业生产规模过度过大、生产数量过快增长、工业品价格过快上涨,为稳物价、控通胀打下牢固基石,消除全社会对物价的过分担忧,为也二季度及下半年各项经济政策顺利实施赢得较多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