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二把手”离职,真是“身体原因”?(图)

2017年03月30日 11:04   来源:东方网   盘和林

  1992年和校友郭广昌一起创立复星集团的“二把手”梁信军宣布辞职,辞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等职务。3月28日晚11时05分,梁信军发全体员工信,称从今日起,因身体原因,将辞任在复星管理层和董事会工作。作为复星集团四位创始人,梁信军长期活跃于投资领域,善于表达,此次辞职颇令人意外。

  梁信军将辞职理由归结为“身体原因”。这几乎是高管辞职一个“通用”理由之一。耐人寻味的是,郭广昌发布致复星同学的一封信称,一个多月前,梁信军和吃了次饭,聊了三个多小时。那天梁信军第一次向他提出:因为身体原因,想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他非常震惊,梁信军又再仔细地考虑和坚持,才有了今天他们共同的决定。并称反省对其过于苛责。

  种种迹象表明,梁信军突然离职似乎不止“身体原因”这么简单,当然这是“复星同学们”的“家务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是20多年的“兄弟情深”依然在事业上分道扬镳,多少有点让人唏嘘不已。即便抛开梁信军离职的具体原因,企业合伙人的“分手”问题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也值得我们去深思:企业“兄弟”究竟能走多远?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创业初期,企业成功并不是因为团队结构有多么优秀,而团队成员之间的齐心协力和信任感更加关键。在多数情况下,创业者会遵循非理性逻辑来组建创业团队,而不是团队成员的资源、能力及匹配或互补等理性逻辑。例如微软比尔.盖茨和童年的玩伴保罗.艾伦,惠普的戴维.帕卡德和他的同学比尔.休利特。在中国创业企业中“兄弟店”也比比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特别讲就一个所谓的“同”字,如同学、同事、同乡等。有数据表明,采用非理性逻辑组建的创业团队更可能成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理性逻辑的团队也会带来“非理性”约束。应该说,郭广昌与梁信军共同走过了25年“创业道路”,已经是“中国好合伙人”的典范了,其实“中国散伙人”更多。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说:“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电影中三位合伙人最后分道扬镳,而剧本的原型——新东方的三位创始人也以“分家”收场。万通六君子、柳传志与倪光南、真功夫内斗、国美之争、雷士照明等,曾经的好兄弟、好哥们“分手”,不乏剑拔弩张甚至牢狱之灾。

  显然,马云对于企业“兄弟”能走多远更为悲观:“兄弟一起做企业,成功率非常低,建议尽量不要一起做,因为如果关系不好,很难产生信任;如果关系太好互相太谦让、太客气,也难做成生意,有一天会有大麻烦的,我现在还没有看到比较好的兄弟企业。”的确,在中国企业“兄弟”关系更不好处理。亲兄弟明算账,但实际上在创业伙伴中,这个“帐”不好算,主要原因就是“兄弟”私情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明算账”往往混淆在一起了。

  这当然并不是说企业“兄弟”成败是一个必然的“悖论”,也不是说非理性逻辑的“创业兄弟”就不好。

  西方“企业兄弟”成为美谈的佳话要远比我国多,这是因为西方虽然也很讲究“兄弟”信任关系,但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更多是奉行“普遍主义”,其行为法则遵循是熟人、生人一个样,往往是“规则”起主导作用,而“兄弟”私情更多是在局限在情感等私人领域。但中国往往采取“特色主义”,也就是说用的不是一套标准,而是好几套标准,面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标准,往往是“情感”起主导作用,有时候连股权等法定关系都是一片“混乱”。

  这才是企业“兄弟”的本质,并不是说企业“兄弟”必然分道扬镳,而是要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实施“普遍主义”,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要以“规则”分清楚,而不是“特色主义”,如把“二把手”当小兄弟,股权、决策权统统以“施舍”的心态,而“二把手”心态有时候也放不正,处处以兄弟自居,这样下去,细微的事情也会导致日久生隙,分道扬镳只是时间问题。

  因而,企业“兄弟”要想走得更远、更久,那么就必须要实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私人情感领域讲“兄弟”,企业愿景等非利益领域也可以稍微加入一些“兄弟情怀”,但涉及到具体企业经营管理如利益分配、决策权等,还是要遵循契约精神、贡献决定权益分配、控制权与决策权统一等“普遍主义”原则。

  话也说回来,梁信军的离职未必就是因为“日久生隙”,对“复星同学们”也未必全然就是一件坏事,郭广昌的“震惊”未必就不是“客气话”,毕竟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但是,我们终究期盼企业“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更久一些,毕竟充满“人情味”的创业更令人向往、憧憬。(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