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瓶颈,加快农村电商全面落地湖南

2017年03月29日 07:42   来源:湖南日报   钟晓瑜

  随着国家“互联网+”、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

  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单独列出。而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则确立了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在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湖南,农村电商方兴未艾,亟待破解几大瓶颈,以加快其全面落地进程——

  瓶颈之一,农产品精品品牌少。围绕农村电商的竞争事实上很激烈,农产品品牌之争则是重中之重。湖南是农业大省,但生产源头分散,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虽不乏优质农产品,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鲜为外人所知,市场价值相对被低估。要让更多“湘品”上网出湘,还得多在打造、经营区域品牌方面下功夫。

  瓶颈之二,“保鲜快递”难。农村电商对农产品的保鲜程度和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我省农产品物流仍普遍存在成本高、运输质量低、时效性差、服务品质欠佳等问题,尤其是冷链物流参差不齐、相对落后。不少农民难以负担高昂运输费用,眼睁睁看着劳动成果烂在地里。

  瓶颈之三,农村电商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农村电商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握机遇好好发展下去,迫切需要既懂互联网技术又了解三农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将帅之才”。

  破解这些瓶颈,首先要厘清思路——

  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最根本的是要依托我省农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打造一批带有浓郁地方色彩、为城市居民所关注和喜爱的新、特、优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并在线上、线下进行多方宣传推介,重点向外埠传播、营销。

  积极响应城市居民消费者需求,正视农村电商物流“痛点”。要融合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手机移动终端、APP、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多方资源来解决农产品物流信息滞后问题。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渠道体系,发挥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打通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下大力气引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发掘优质农产品货源及辨别农产品质量优劣的能力、全面协调农产品“上行”及优惠工业品“下行”的能力、在销售农产品同时横向发展农村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

  运用“农业+新产业”模式即“农业+食品加工+旅游+生态+教育+文化+康养”等多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拓展农村电商内涵和外延,拉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在推进农村电商全面落地湖南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找准抓手,又要注意防控风险——

  发挥订单农业调控农业生产的杠杆作用,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电商交易平台集在线展示、订购、支付、结算等功能于一体,要凸显其以销定产的功能,为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与供求服务。

  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经济实体创新。以电商批发市场为例,应提供农产品快速销售交易平台,以及更成熟的经济实体支撑,以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政府税收,助力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难题。

  解决融资难问题。可引进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农村电商提供资金池,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资金高效、流程优化、风险可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融资平台,以实现农产品电商生态圈中各主体的合作共赢。

  稳步推进,加大风险管控防范力度。建议农村电商企业进一步明确平台交易规则,增强法律保障意识及设置,并引入保险机制,以解决因价格波动或其他各种因素导致伤农的风险转移问题。比如农业险、货运险可规避“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中的商品送达及时性风险;线上订单取消险、仓库企业财产险可规避“批发市场+宅配”模式中的风险;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可健全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食品安全责任险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作者系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副主席、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长沙沁坤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中心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