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监控晃眼的补光灯能否低调一点儿?

2017年03月24日 08:02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晃眼的补光灯能否低调一点

  马路上的补光灯,可以帮助抓拍摄像头清晰地拍摄到通过机动车的全景特征、号牌、前排驾乘人员面部特征以及路面环境等。但不少人反映它太亮了,已经对行车构成了干扰。有本地媒体就做了调查,请专业人士对补光灯作出测试,在滨江的多个路口,测出超标的补光灯。很多司机感到不适,刺目,像远光灯。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开得好好的车,突然一盏大灯铺天盖地而来,避无可避。不止杭州,在别的城市也有类似的问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曾专门做了一份《关于调整高清摄像头和电子显示屏亮度的建议》,要求对补光灯作出规范。在海口市的一些出入口或者主干道上,车子路过闪光灯便会瞬间射出白色强光。有时数辆车鱼贯而来,闪光灯便会咔咔闪个不停,司机深受困扰。也不止是机动车道,我在非机动车道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从朝晖路中河路路口过运河的人行桥上,就悬挂了一盏非常亮的灯,直冲行人的眼睛而来,只有低着头避开这盏灯的光芒,才能看清路面,它的亮度和角度仿佛是冲人来的,而不是照明去的。

  这几年随着高清摄像头的普及,城市安防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这些补光灯为城市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哪怕有这个必要性,还有科学性的问题。在保证拍摄效果的前提下,能不能将亮度尽量调低?在选择安装位置时,能不能尽量选一些直道,而不要选一些可能要作出变道、转向等复杂交通行为的路口?像海口这种连续闪灯拍照的情况,在一个路况较好的环境中,司机还有时间反应过来,如果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就变得让人心惊肉跳了。

  科学性之外还有人性化的问题。管理者需要用数据说话,更需要去实地了解一下交通参与者的反应。不能等到出了事故才想到要去调整。有些摄像头需要拍正面,有些逆向拍也够用了,无法改变亮度,那能不能在设计上处理一下呢?以尽量减少对车辆与行人的影响。济南和宿迁都曾做过这样的尝试。

  城市上空的这些摄像头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安全指数,但让很多人颇感压力。有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到两头兼顾的,需要作出权衡,不能顾了一头而丢了另一头。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技术的进步,如果技术暂时还不能跟上需要,就不能操之过急。这其实反映出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精细程度。

  关于城市照明的规范不是没有,这些补光灯最好也在规范的约束之下。这些眩目的灯光,能不能人性化起来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