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假茅台泛滥无异于杀鸡取卵

2017年03月21日 15: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茅台镇的大街上,摩的司机总是喜欢向外地人说:“这里是白酒供应一条街。”标签背后,暗藏的却是大量的“高端定制假茅台”;假茅台酒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几度成为茅台镇光鲜外表下的疮疤。(3月20日《新京报》)

  茅台镇为何走不出制假售假阴影?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的“茅台”制假售假,在打击整治的缝隙中滋长,并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隐蔽性以及全链条运作的特征,比如打擦边球,搞一些与“茅台”有关联的产品,诸如“茅台内供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专用酒”“部队特供酒”等。这些属于堂而皇之行走市场的酒品。还有一些标识“茅台镇”字样的,则属于公然造假。

  此类假茅台因为契合了社会上对国酒的特殊偏好,也因其确实能填补供需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空白,往往大行其道。你可以说这里边有着某种“高档”体验、“豪奢”享受,也可以说满足了关于权力的想象,反正,只要是那个味(酱香型),就会从人的味蕾而延伸至脑干,进入意识层面。这种经由具体经验抽离出来的感官享受,往往是茅台长盛不衰的根源。【详细

  比假货泛滥更可怕的是假货泛滥的土壤

  基于地方整体利益,这些年来,公众鲜见真正有力度的打假。即便茅台集团也只能偶尔发出一些微弱的正名声明。就像今年“3·15”期间,贵州茅台集团发布公告公示,称只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才能称之为茅台酒,其他则属假冒侵权产品。但也仅此而已,“高仿酒一条街”照样生意兴隆。【详细

  影响公众举报的因素,起码有两个。一是举而无用,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不去举报;二是事不关己,因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不想举报。由此不禁想到共享发展成果问题,那就是茅台酒厂的发展,有没有给当地人带来普遍好处,有没有与当地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如果形成了这样的共享机制,那么茅台人就会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茅台的声誉;如果没有形成这样的共享机制,那么茅台人就很有可能对造假熟视无睹,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不去举报。这里面的故事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而这也是需要茅台酒厂回答的。

  不怕假货泛滥,就怕存在一种适合假货泛滥的土壤。就当前来看,打假必须形成一股同仇敌忾的合力。只要形成了这股合力,假货问题必然走上可治理状态。缺少公众参与,显然是当前假货泛滥的一个原因。【详细

  振兴民族品牌 必须向假货亮剑

  制售假冒伪劣与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格格不入。茅台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卓然。有关机构估算,茅台酒的品牌价值超过一百亿美元。如果任由制假售假泛滥,贵州茅台这一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国酒品牌,有可能被葬送。振兴民族品牌,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详细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可以说“品牌”二字贵比金。假茅台猖獗,不能任其发展。为了品牌,也为了发展,相关部门该“亮剑”了。【详细

  微言大义:

  @一二三324:从厂子拿真包装,会玩!

  @凤歌楚狂:怎么进入销售渠道的呢?

  @韭菜大蒜榴莲饼:茅台的制作工艺那么复杂,产量那么低,想想也知道市面不可能有那么多真茅台呀!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个品牌的树立,需要数代人追求极致的不懈努力,然而崩塌却很容易。假茅台泛滥,会让一些消费者觉得茅台“名不符实”,伤害品牌信誉。杀鸡取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如果放任假茅台泛滥,在暴利的驱动下,从“假茅台”到“假酒”又能有多远的距离呢?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