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厕纸机” 网友:对人性应多些宽容和等待

2017年03月20日 07:21   来源:西安晚报   

  主持人:媒体此前曾对部分游客在天坛公园内过度取用厕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过报道,引发了关于文明游园的大讨论。3月19日上午,记者在天坛公园采访时发现,位于公园南门、东门和西门的公厕内已经开始试点“人脸识别厕纸机”,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厕纸使用量。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人脸识别到自动出纸,机器大概用时十余秒,据悉在试用该机器的三天时间内,平均每天的厕纸使用量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

  王军荣(浙江 教师):不文明使用、浪费厕纸现象一直受诟病。但似乎并没有更有效的方式来阻止。诚然,我们可以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可以及时阻止,但运用“人脸识别厕纸机”却既可以避免劝导的尴尬,还可以起到文明监督的作用,很值得一试。

  主持人:“人脸识别”何以实现文明监督效果?

  张枫逸(河南 公务员):“刷脸出厕纸”的意义,不仅在于预先设定取纸间隔时间和每次出纸长度,通过技术手段避免过度使用,更重要的是带来“过度使用是不文明的,是不被允许的”心理暗示,促使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刷脸出厕纸”依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一些别有用心者完全可以掐算着间隔时间,反复排队反复取纸。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做不仅增加时间成本,也会加重心理负罪感,得不偿失。此外,“刷脸出厕纸”还向人们传递出“我不拿,别人也不拿”的信号,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坦然面对免费资源。

  主持人:平心而论,文明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运用一些技术手段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却不能一蹴而就。

  吴龙贵(云南 媒体人):技术并不万能,不应该也无必要应用以一切领域中,尤其是在属于常识性的、人们能够通过自我管理进行约束的领域。诸如过度使用厕纸等不文明行为确实让人脸红,但文明素养的提升、规则意识的养成都需要时间,以天坛公园为例,近年来游客量总体在上升,但用纸量已逐年下降,近两年分别下降8%和14%。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很多时候,宽容和等待比粗暴的干涉和约束更有利于人性趋于完美。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人组成的有弹性的社会,而不是由机器组成的冰冷世界。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