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要做好“四个者”

2017年03月14日 07:40   来源:解放日报   王珍

  如何通过有效引领,将散落在社区各个角落中的“珍珠”串起来?在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日前在殷行街道举行的“智汇·治慧”微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提出了“四个者”的理念,即引领者、超越者、整合者、连接者。

  第一个角色是引领者,引领议题设置、程序构建。第二个角色是超越者,不要介入具体的利益之争。一些党员在做社区工作时遭遇过种种委屈,有的甚至还掉了眼泪,但由于他们超越了具体利益,相比业委会、物业等,反而更容易赢得居民的信任。第三个角色是整合者,要把社区的资源整合起来。第四个角色是连接者,把分割的商业系统、社会系统、行政系统连接起来。刘建军指出,在现有的小区治理中,业委会很重要,但仅仅沿着这个财产权的逻辑来构建社会治理是不够的。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居民,在激发社区自治活力、维护居民权益等方面,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指出,社区治理关键是三句话:一是主体的培育,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当居民成为主体的时候,就慢慢会有责任感,而不是老觉得在帮居委会干活。二是参与的网络。这种网络结构里面没有领导,大家是因为某种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关键要看网络有没有活力、有没有亲和力以及专业的能力。三是归属的认同。社会是有张力的,社区治理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同济大学教授郭强认为,要破解“怕麻烦,不管闲事”的难题,需要关注三点:一是空间性,即公共空间系统。楼组是从私人空间进入公共空间的第一块区域,这个公共空间做好了,对于社区其他公共空间的治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美国“睦邻中心”的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公共空间打造好,大家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没有形成公共利益。二是需求体。居民单个的需求如果没有进入公共需求、与集体需求走不到一起,大家就无法在共同空间里活动。三是共益链,即共同受益的链条。

  上海市街镇工作协会会长潘烈青表示,从楼组抓起,从楼组里公共卫生、邻里互助等开始,最容易把居民引导出来。从身边事、楼组自治开始抓起,整个居委自治就有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