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直播”需要一堂“普法课”

2017年03月13日 07:40   来源:红网   王彬

  竹鼠“互斗”、上山“收夹”、野鸟残骸……每天早上7时到深夜12时,“打野主播”们边深入田野、山林捕捉野生动物,边直播猎捕过程。类似视频出现在多家直播平台,部分主播甚至拥有数十万粉丝。国家林业局回应,涉嫌违法的打野直播将严厉打击。(3月12日《新京报》)

  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在各大直播平台异军突起的“打野直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而这“风头”却是以捕捉伤害野生动物甚至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代价换来的。目前,确实有部分“打野直播”涉嫌违法,其能猖狂至今,也暴露了相关主播法律意识淡薄、平台管理在契合法律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缺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便是“普法”的缺失,也凸显了“打野直播”需要一堂“普法课”的现实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电子诱捕器等捕猎工具被明确禁止,其次,猎捕保护动物达到一定数量,猎捕者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此外,对于非国家保护动物,个人也需要获得相关的狩猎证,才能进行猎捕。这便是那些在“打野直播”里使用猎夹、电子诱捕器和捕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播涉嫌违法的法律依据。

  但现实是,这些主播大部分不了解这项法律,“打野直播”的初衷无非是借着直播平台的新形式,满足一些观众对野外捕捉的猎奇心理,从而来赚点钱。在这种情况下,对主播的普法工作就要进行细致入微地考虑,尤其是林业等部门,得出台符合“打野直播”实情的普法工作细则,先在主播们的思想里拉起“法律”这条红线。

  当然,这堂“普法课”不能仅针对相关主播,还得深入直播管理平台。虽说随着直播新规的落实,直播平台的管理有所加强,但在一些新规还没有涵盖,但其他法律已明令禁止的某些题材的直播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空白。这也是平台管理不合格的体现,其的纵容只会让主播的法律意识更加薄弱,助长违法行为,而平台不合格管理行为的本质也是一种法律意识的缺失。那对平台的“普法课”也不能松懈,而且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平台在进行自身普法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相关主播进行提醒的责任。

  “普法课”确实需要“春风化雨”的宣传手段,这不可否认,也应该做起来,才能够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但要想把“普法课”的价值最大化,真正祛除病症,就需要雷厉风行的“严格执法”,因为“严格执法”才是最有效的“普法”课。

  对于“打野直播”,国家林业局回应要严厉打击,要拿相关直播和平台开刀,促其醒悟,以儆效尤。但要注意,此严厉打击不能逞 “一时之快”,风头紧就严打,风头一过,就懈怠下来,这是大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得实现监管的常态化,当然这需要“打野直播”平台的合作。以后,这种违法情况如果基本都是因常态化监管被依法处置,而不是靠媒体引爆舆论来引得法律介入,那其所带来的“普法课”也就具备了常态性,效果也更佳。还有,也可以尝试通过直播相关违法案件处理情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形成震慑性的普法,多搞这种新形式的普法或许对“普法课”本身来说也有更大裨益。

  “普法课”还有一点注意需要提,那就是“普法”不能过度。“打野直播”的行为并不都是违法的,如果捕捉普通动物,也没有虐待,就不算违法,在“普法”中,要将“打野直播”这一区间里的对与错进行明确。无论是对主播和平台的普法宣传,还是对他们的严格执法,都不能漠视这一点,因为这关系着普法和执法的实质意义,那就是不能一点纵容,但也不能有失偏颇。如此的“普法课”才堂堂正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