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荣事达集团推动“双创”的经验及启示

2017年02月27日 09:35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吕洪业

  吕洪业

  [摘 要]     大企业“双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关键地位和引领示范作用。总结大企业“双创”经验对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安徽荣事达集团积极探索大企业“双创”做法,通过搭建平台、开放资源、阶段投入、精准扶持、组织创新等,实现了社会、企业和创客的多赢。其经验表明,推进大企业“双创”,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激活社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关键词]     荣事达;大企业;双创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所倚重的重要引擎之一。“双创”不仅要激发亿万民众创造力,更需与大企业结合,实现大企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双创”的双赢。安徽荣事达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集体,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的创新驱动大潮中又一个“双创”典范,其探索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都具有独特的示范价值。

  一、荣事达推进大企业“双创”的主要做法

  荣事达管理层认为,拥抱“双创”,就是拥抱企业的未来,“双创”不仅使企业能充分利用各种创客资源,为企业机制创新、快速发展提供助力,而且能通过企业与创客共享发展,实现双赢,促进企业由“创业者”向“创业的推动者”、“创造公司的公司”转变。

  (一) 搭建平台,开放资源

  创新创业者,初期往往缺这少那,怀璧未琢,荣事达作为一名曾经的创业者,深知其中的艰难处、可贵处。2014年,荣事达成立了“双创”中心,既作为企业吸引、支持创客的平台,也作为企业和创客的接口和通路。

  与一些只提供启动资金、场所、创业辅导等简单扶持的创业孵化器相比,荣事达将自身的9大优势资源全部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全要素对外开放,以实现企业资源和创客需求的全方位对接。一是资金,每年投资1亿作为创业基金,用于项目初创时的投资,保证批量项目入驻;二是品牌,以“荣事达”品牌为主,收购有潜力的新兴、传统行业品牌,作为集团的品牌资产储备,进行相关品牌匹配和授权,免去新项目打造、推广品牌的阵痛期,使产品和项目在初期就能快速切入市场,提升项目的成功概率;三是信息,以呼叫中心为核心,为创业团队提供数据分析支持,以大数据分析为创业项目提供运营指导,提升运营效率;四是技术,依托研究、科研实力,为创业团队提供研发和技术管理方案,打造产品、技术供应链;五是管理,通过管理输出,为创业团队提供财务、市场、质量等管理需求,强化创业团队的内部管理能力;六是文化,以集团的核心文化统一为各创业团队思想,指导创业团队按照集团统一规划和目标进行运作;七是人力资源,建立目标人才数据库,打造快速的人才匹配机制和灵活的人才合作机制,确保目标人才快速到岗,快速投入项目工作;八是硬件,在创业指导、办公场所、资源合作、业务开拓等方面给予创业团队最权威和有力的支持;九是市场,依托荣事达分布全国的5万多个网点和O2O全网营销系统,以及先进的营销理念,为创业团队提供市场和渠道支持,打造销售链。

  (二) 依托产业,对接资源

  资源开放是为了实现企业与创客之间的资源互补、整合和对接。与一些“双创”平台不同,荣事达对创客并非来者不拒,而是以公司的发展战略,即智能家居战略为核心,明确产品规划,在此基础上甄别和筛选创新创业项目。正是因为依托了原有产业,荣事达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创新创业者的扶持质量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荣事达“双创”中心孵化的14个项目实现了100%的成活率,2015年这些项目完成了1.1亿营业收入,吸纳新增就业792人。

  开放资源实现了资源对接和双向流动。对初创企业来说,荣事达成熟的品牌、资金、渠道等资源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迅速补足创业短板;对荣事达而言,创业者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等,也恰恰是它的相对短板。企业和创新创业者在“双创”平台上取长补短,获得了1+1>2的效果。

  要素整合后,创客个人发展和荣事达发展都会成倍提速。例如荣事达“双创”中心孵化的空气能项目,启动当年就实现了3500万销售额,此后每年都保持了80%以上的高增速。曾经的创客、现在的项目合伙人就指出:“如果自己做,一年能达到300万的销售额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支撑,能否得到市场认可都不一定。”要素在创新平台上整合集聚后,荣事达也是赢家,其热水器项目本来已经奄奄一息,是空气能项目三人创业团队的加入,使热水器项目死而复生,成为荣事达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阶段投入,精准扶持

  初创企业不仅缺资源,更缺经验。再好的机器,不懂得使用方法,就是一堆废铁。荣事达没有把创客当消费者,任其自生自灭,而是一开始就将其视为利益共同体,阶段投入,全程照顾,全程合作,共同成长。

  荣事达将创业项目分为创客期、创业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需求导入相应的要素资源。创客期重点导入硬件、初始资金、信息等基础要素,为创客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将创业理念迅速变为可视化产品。创业期则注重弥补技术短板、规范管理,将创业团队、创新产品纳入企业管理范畴,重点提升管理质量和产品品质。成长期导入大型资本和营销渠道等,使其加速成长,提高产品营销规模和盈利空间。在不同时期,相关职能部门还会提供数据分析、运营指导、研发和技术管理方案等,使初创企业获得持续性的资源对接和成长支持。

  通过分阶段要素投入和全程精细化扶持,荣事达“双创”中心没有成为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资源平台,而是打造出了一个良性的、符合企业成长规律的生态环境。同时,创客们从一开始就较好地融入了荣事达的企业文化,为双方此后的共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组织创新,共享发展

  创新的企业才能搞好“双创”。荣事达不仅有“双创”中心,打造聚合社会资源的平台,还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与“双创”匹配的合伙人与事业部制。创客进入“双创”中心初期,荣事达免费提供资源,承担风险。过了初创期,经过认真评估,创客与荣事达签订合作条款,确定股比分成,成为合伙人,项目进入事业部发展,成为合伙人。

  合伙人制的核心是留住人才,将创业者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实现了从创造产品到创造企业、创造企业家的阶段飞跃。事业部制的核心是聚焦产品,通过扁平化的企业运作模式,项目团队专注品质,打造极致产品。

  通过组织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一些创客成为合伙人后,按照股比分成,一年两年就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荣事达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各事业部产值保持高速增长,而且新增就业吸纳了传统产品生产下降造成的企业冗员,为荣事达产品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荣事达的经验表明,开放大企业的优势资源,激活了全社会创新能力,实现了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全过程分阶段的精准扶持,优化了各种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了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创新项目的“合伙人+事业部”制,加快了产业化步伐,实现了成果共享。在此基础上,有力地促进了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

  二、荣事达经验的启示

  荣事达推进“双创”实现了双赢,说明“双创”的持续推进,完全可以实现同实体经济相结合,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荣事达推进“双创”过程中,探索出了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了社会、企业和创客的多赢,对打造“双创”平台具借鉴意义。

  (一)企业平台为主

  “双创”要取得实效,和实体经济相结合,应主要依靠企业平台,尤其是大型企业。“双创”推进中新创企业活不长、长不大、不够实等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企业资源的实在支撑。一些地方政府对支持“双创”平台无从下手,也是因为政府不懂怎么做企业。政府不能创造公司,只有公司才能创造公司,只有市场才能培育企业家。

  (二)资源开放为王

  荣事达主动开放优势资源,助力创客成长,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拥抱创新,以分享的精神共享发展。这“一舍一得”中,荣事达实现了内外资源的融会贯通,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的资源成本,而且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荣事达的“智能全屋”系统发展得有声有色,很多贡献都来自于创客,正是开放,荣事达和创客都获得了“信手拈来”的宝贵资源。

  (三)组合创新为上

  有了资源,还要有实现资源价值的机制。创新的浪潮是由无数个溪流汇合而成的,我国企业具有丰富的存量资源,创客具有独特的优质资源,关键是要有整合资源、实现组合创新的平台和机制。荣事达建立的“双创”中心、事业部、合伙人制三位一体的组合创新机制,对自身和创客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共享成果为本

  传统的企业增长理念,按部就班,缺什么就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按照这种增长模式,荣事达的“智能全屋”发展战略不可能推进得这么快。荣事达秉持“创造有价值公司的公司、培育受尊重企业家的企业”这一理念,通过分享资源、共享发展,不仅实现了企业和创客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全社会共享的价值。

  三、政策建议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激活力、集众智来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最佳组合和创新发展。荣事达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双创”,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而是要大胆进取,合理作为,助力“双创”。

  (一)搭建“双创”公共平台,加快各种资源的开放共享

  “双创”中有平台无资源的现象较为普遍,创客活不久、长不大。荣事达“双创”中心的成功,关键是开放了自身优势资源,实现了内外资源的整合聚集。深入推进“双创”,关键是落实好“开放资源”的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等向全社会开放基础数据、科研成果、传统品牌等闲置资源,让这些零散、沉淀的资源进入“双创”平台,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新带旧。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大量技术资源,“军工企业的一些淘汰、闲置技术,在民用领域都是顶尖的,闲置很可惜的,完全可以公开技术,为民所用”。同时,集国家财力,开展基础研究,并购买相关研究成果,形成资源库,向全社会开放使用。

  (2) 提高“双创”品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

  科研院所是人才、技术资源的高地,但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率低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校企合作的最大瓶颈。一些企业直言:科研机构“注重论文发表,不注重应用,关起门来搞科研,这些科研成果本身就难以和企业实现对接,也谈不上转化”。科研院所若能发挥自己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将会更有力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应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体制机制,支持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切实将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用得了的产品,由市场来检验产品的优劣,由社会来判断成果的好坏。

  (3) “双创”要推动机制创新,加快成果共享和价值共享

  传统的企业增长理念和组织架构,缺什么就建什么,不仅浪费资源,也把创客等社会资源堵在了门外。“双创”要取得实效,需要企业内部组织机制、动力机制、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荣事达通过“双创中心—合伙人制—事业部制”三位一体的组织创新,让出了资源和股份,得到了技术和发展,这“一舍一得”中,实现了分享资源、共享发展,也创造了全社会共享的价值,实现了社会、企业和创客的多赢。深化国企改革,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国有企业“双创”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利用国企的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创新来重新界定企业与内外部创业人员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激发创业者能力,焕发国企活力,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和价值共享。

  (4) 推动大企业引领的市场化“双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客的技术再好、产品再好,没有强力的支持,没有成熟的渠道和品牌,也难以变成有效供给。荣事达事例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企业有资源优势,创客有技术优势,二者有机结合,可以迅速改善供给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吸纳去产能过程中形成的冗员。“双创”要取得实效,需要更多发挥大企业的作用,更快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推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新旧动能转换。  


 

  [作者简介]吕洪业,国家行政学院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