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农民才会让人抢着当?(图)

2017年02月24日 11:40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农民是身份,生下来父母如果是农民、户口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而且要让它成为一种很多人愿意干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职业农民,无疑是一个新概念,一个承载着很多新含义、新内容、新想象、新期待的概念。虽然说过去的农民,大多也是职业农民,而且是与土地绑得更紧的职业农民。但是,更多情况下,职业的内含是与身份紧紧相连,与是否能够吃到“商品粮”、具有城市户口密切相关。只要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不管是在城市工作还是农村工作,都叫农民。自然,也就避免不了出现“农民工”这样的概念。相反,城市人到农村工作,则永远可以背着“工人”的身份,享受着工人的福利。

  既然有工人和农民之分,且不是以职业来区分,而是以身份来确定。那么,农民这个概念,也就成为了一种固定概念,从而把农村人永远定位在“农民”这个层面上,无法在城市享受平等的生活权利和福利待遇,继而出现诸如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等方面的现象,自觉不自觉地把农民放在低工人一头的位置。显然,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不相符的,也是不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

  而从目前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在经历了一个阶段进城务工的锻炼以后,一部分农民开始返乡创业,加上对农村有新的认识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城市工人等,也开始反向进入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经纪人等,成为不再被身份拖累的新一代农民。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新兴农民的出现,农村的生产经营也正呈现日益活跃、日益多元化、日益繁荣的景象,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新的发展业态。

  缩小城乡差别,无疑是让农民受羡慕、争着当最为关键的方面。眼下,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收入差距,是制约农民成为“羡慕人”的关键。相关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2.8左右,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3.0,表现最好的浙江省也达到2.2。不仅如此,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卫生条件、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也与城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是让农民被“羡慕”的关键。

  与此同时,政府在资源配置、资金安排等方面,也仍然是重城市、轻农村,没有能够真正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向农村倾斜。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央一号文件才连续14年聚集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才不断地提出新措施、新要求、新办法。如何从文件走进工作,从口号走进现实,才是“三农”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是农民能否成为“羡慕人”的核心。只要政府工作不转型,农民就仍然会被边缘化,仍然难以得到羡慕,争当农民的氛围就难以形成。

  应当说,一部分农民愿意返乡创业,一些有着城市人身份的人愿意去农村当农民,已经掀开了农民开始受尊重、受重视的大门。也就是说,农村已经不再是谁也不愿意去、去了也时刻想着回城的地方,如何才能从怕到不怕、再从不怕到喜欢,除了城乡居民的观念转变、思维转型之外,能否搭建更多的落脚平台,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譬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必须给他们创造创业的环境、提供创业的舞台、给予创业的条件,尤其是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必须能够基本满足他们的创业需要。再如科技人员下乡创业,能给他们什么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就业观念的不断转变,创业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上政策上逐步向农村倾斜,农民这个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能否尽快步入到被“羡慕”的地步,让更多的人争着当农民,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给“农民”二字赋予更多的内含、增添更多的含金量,需要装进更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能满足于口头上、文件中,不能见声不见影。农民需要职业化,需要有一大批职业农民诞生,但必须与身份完全脱钩,与职业完全挂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