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由塑料袋制成?靠常识在网络时代去伪存真

2017年02月24日 09:35   来源:武汉晚报   杨京

  近日,一段短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放入水中泡发后扯开,称其有韧性、黑乎乎和透明的样子,很像是用塑料袋加工而成的。相关专家对此则表示:仅凭视频里的内容,不能断言紫菜是由塑料袋制成的。

  这一则视频在全国多地均有传播,甚至在有些地方引发了紫菜产品下架的风波。之后,各地的权威媒体都有跟进,无论是请食品专家释疑解惑还是记者亲身试验,都起了辨析真相以正视听的效果。

  类似谣言的危害显而易见,不仅在群众中造成了恐慌,还会有企业因此蒙受经济损失。打击造谣传谣当然是监管部门的份内责任,而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此事同样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紫菜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对于吃进肚子的东西,公众总是怀有一种下意识的敏感,这也是相关传言得以快速广泛传播的心理基础。

  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难发现,这种谣言并不算高明。首先视频本身的内容就十分牵强。即使抛开相关专家的观点和试验结果不谈,仅从人人都掌握的常识出发,都能找到站不住脚之处。

  要让塑料袋“摇身一变”化为紫菜,起码得经过回收、制作加工、人工调味等一系列步骤,这都是会产生成本的。而紫菜的价格相对低廉,并不是利润率很高的产品。即使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用塑料袋冒充紫菜就缺乏足够的动机。

  前不久,网上还曾出现过“老鼠肉冒充鸡肉”的传闻,同样被媒体辟谣。其道理并无二致:目前鸡肉的规模化养殖、生产和运输体系早已成熟,供应充足且价格不高。如果后厨卫生条件差,有老鼠意外混入,倒另当别论。但要说是主动“代用”,考虑到老鼠的体格和出肉量,要让食客看不出来,光是收集、加工的工作量就不小。再考虑到被举报和查处的风险成本,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其实,对于网上很多似是而非的“内幕”和“秘闻”,识别起来并不需要“高大上”的专业知识,只要将思考回归普遍常识,就足以发现其漏洞。

  当然,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工作,给大家吃上“定心丸”。与此同时,在各种信息如潮涌的当下,每一个人都应当保有求真的心态和意识,切勿人云亦云,放任乃至助长谣言的传播。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