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禁卖五毛零食”要兼顾多元利益诉求(图)

2017年02月24日 09:34   来源:南方网   杨朝清

  从2016年6月开始,广东深圳就已将全市校园门口周边100米范围内设为严管区域,禁止一切乱摆卖行为。一项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表示附近的中小学校存在五毛零食店或者出售五毛零食的报刊亭。有店家表示,报刊亭如果不卖零食的话,生意就难以支撑。(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报刊亭禁卖五毛零食”的初衷,既在于守卫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也在于维护公共秩序、净化城市环境。这一社会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固然有市场监管乏力的因素,也和违规成本偏低密不可分。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商家和城管玩起了“猫鼠游戏”。

  在移动阅读如火如荼的当下,纸质阅读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和压缩;曾经风光无限的报刊亭,也陷入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报刊亭为了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往往会实行多种经营;许多名不副实的报刊亭为了利益变现,将五毛零食作为“生财之道”。

  遵循规范的美德如果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持就很难坚持下去;商家和消费者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默契,将“报刊亭禁卖五毛零食”视为虚化、悬置的“稻草人”。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报刊亭禁卖五毛零食”符合公共利益;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说,五毛零食既能让商家们多挣一些钱,也能便利部分消费者。

  报刊亭禁止售卖五毛零食和茶叶蛋、热狗、玉米等现场热加工食品以及木耳、绿豆、花生、鸡蛋等食品,尽管影响了一些人的“钱袋子”,却有助于呵护“舌尖上的安全”——报刊亭不是不能做“副业”,而是要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没有相关商品的营业执照却超范围经营,这样的自弹自唱需要戴上“紧箍咒”。

  社会规范只是对普遍的失范类型进行了界定与约束,对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一些失范行为尚未覆盖到,从而导致规范无法约束失范行为。“报刊亭卖食品”利用了社会规范的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理应及时戴上“紧箍咒”。只有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减少边缘地带和空隙地带,“钻空子”、“打擦边球”才会越来越少。

  报刊亭既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生存机会,也便利了消费者,还满足了人们一定的精神诉求,实现了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报刊亭违规售卖五毛零食和其他食品,要得到及时的纠偏;另一方面,要“疏堵结合”,既回应商家们的利益诉求,也要让消费者尤其是孩子们通过其他渠道能够便利、快捷地吃上干净、卫生的食品。只有寻找到不同利益群体最大的“价值公约数”,“报刊亭禁卖五毛零食”才会得到商家和消费者更多的价值认同。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