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荒诞的,是男编辑对性骚扰的无知

2017年02月22日 14:44   来源:光明网   余 寒

  2月20日,“连云港某晚报男编辑欲潜规则女诗人”的消息疯传网络。涉事的《苍梧晚报》21日上午通过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倍感震惊,立即暂停这位编辑的工作,并报集团进行调查处理。”

  看了两人的对话截图,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个地方小报的编辑,能够以这丁点的发稿权来要挟作者,在报纸行业整体没落的环境下,颇有些讽刺的意味。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聊天记录曝光并疯传后,男编辑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在回复记者的短信里,他表示“我是受害人,侵害名誉权和公民隐私权,可唯恐天下不乱的网站及兄弟媒体不负责任胡乱报道”。

  只要看过二者的对话截图,得出性骚扰的结论几乎没有争议。男编辑以发稿权为筹码,在言语中明确地通过“无性无诗嘛,笨拉灯”、“不单是睡啊”等,向女诗人传达性暗示。而且在女诗人明确表示拒绝的前提下,不间断骚扰,在潜规则遭拒后,甚至威胁她“你基本废了”“封杀你”。

  其实早在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条就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男编辑其一传达了性暗示,其二违背了女性的意愿,对女性造成了心理和情感上的不适,明明白白的性骚扰,却把问题转嫁给媒体,足见对性骚扰完全无知。因为无知,才会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了。甚至偷换概念地辩解道:“我乃单身,离婚十几年,谈恋爱是小姑娘不行吗,可爱恨成仇,反戈一击,不怪她……”

  不过悲观的讲,男编辑这种罔顾女性权益和法律后果无知,其实并不鲜见。以潜规则为代表的性骚扰,在中国的职场文化里,甚至发展成了一种“亚文化”,最典型的就是前不久的某报记者成希风波。有权力差序格局的地方,像成希与女实习生,男编辑与女诗人这样至上而下的性别关系,很容易发展成性骚扰。更致命的在于,当下社会缺乏对性骚扰足够的敏感度和辨识度,很多人以为像男编辑这样言语挑逗,不涉及肢体动作,就谈不上所谓的骚扰。

  缺乏敏感度的一大后果,就是无法形成惩戒性的评价机制。很多潜规则实施者,因此而敢于肆无忌惮地“以权谋性”,因为他无需承担来之同事、同行的道德评价风险。比如,在这次男编辑风波里面,被骚扰的女诗人早就投诉给了男编辑的领导,但后者上来就追问“你有什么目的”;等她给男编辑的领导再次打电话时“我就被拉黑了”。而在这个过程中,男编辑曾再次骚扰她。由此可见,男编辑的底气,并不全是无知的后果,更准确的说,骚扰之所以连续发生,源于一个单位对性骚扰惩戒机制的彻底失效。

  在建立对性骚扰足够的敏锐度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女权主义的思想,并以此为武器建立起性骚扰的概念边界。如果社会对性骚扰没有基本的认识,那只能说是在罔顾性骚扰的潜在风险,以及在观念上倒回对性骚扰无所谓的放纵时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