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愿外出”筑牢西部发展后劲

2017年02月22日 14:42   来源:东方网   田小典

  2017年春运期间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将发送旅客1.4亿人次,同比下降7%,减少客流超千万人次。这是四川省春运史上首次出现客流量明显下降,其中原因之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所致。(2月21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的外出务工潮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生产方式优化,一大批农民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了,而是希望通过劳动换取更多的闲钱,能够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让家人看得起病,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迫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开始了向沿海、东部发达城市的迈进,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的更好,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带回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成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在东部沿海城市领一份工资了。对于他们来讲,工资高不等于收益高,东部工资固然高,但是也要考虑生活成本、离乡背井等因素,即便拥有超过西部城市的务工收入,但是户口问题、心理融入城市较难等问题,是制约进城务工人员长期呆在务工地的重要因素。

  教育问题也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长期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民来讲,如何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如何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他们奔向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重要动力。如果不是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信没有人愿意离乡背井,愿意春运奔波,愿意辛苦劳作。但是,近年来,留守儿童子女教育、留守妇女婚姻、留守老人安全等社会问题成为了“农村之殇”,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发生,正是因为外出务工问题导致的,如果只盯着多挣些钱,而让自己婚姻破裂,让子女成长出问题,让父母无法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外出务工的收益远远小于付出的成本,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今,60后、90后农民工代表了两种力量,一种是父辈、一种是新生代,他们正用自己的过去和当下的困境做出抉择,选择留在当地,选择在家乡谋生创业。一方面,说明他们对家乡有心理归属,另一方面说明西部各地已经意识到了留住人、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在当下的西部,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人口输出地了,面临各种发展机遇,对人才的渴求往往比东部更加紧迫。而外出务工人员在他乡又很难找到心理归属,两种因素的叠加,引发了今天“大雁回归”的现象。

  对于西部来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面临劳动力的回流,必须注重提升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在家乡找到谋事创业的途径。通过引进企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让返乡回流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进西部大发展大繁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