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企业家的选择:纵横四海与坐困愁城

2017年02月16日 11:30   来源:人民日报   木 鸣

  鸿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投资“摩拜”了,几乎同一时间,“优步”(Uber)宣布2月10日退出台湾市场。公用自行车“摩拜”和网约车公司“优步”,都堪称共享经济的代表。不想,大陆的“摩拜”受到台湾知名企业家青睐,投资入股参与其中;“优步”在台湾成立4年、运营1500万人次,却被处巨额罚单被迫出局。两种态度截然不同,耐人寻味。

  或许个案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台湾当局与台湾企业家存在认知差距倒也不是新鲜事。远的不说,今年春节期间台湾海基会举办的台商联谊会上,仍有台商恳切呼吁“应尽快审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寄希望于“条例”通过后可以重启两岸服贸协议。不管当时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何答复,实际上台“经济部”去年就裁撤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小组,台湾媒体直言“服货贸走入历史”了。

  当然,企业家与台湾当局立足点不同,难免存在认知偏差。不过,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地区的领导者,同样需要审时度势。优秀企业家更会有清醒的自知,明白世界不会因你而变,你只能随着世界而变。他们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顺势而行,应势而动。这正是郭台铭看好“摩拜”的原因所在,他看到的是“摩拜”代表的新趋势。而台湾当局是如何应势而动的呢?放弃ECFA,拒绝与一水之隔、蓬勃发展的大陆合作;舍近求远,积极争取加入未来飘渺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半年前更强力推动“新南向”政策,押宝在尚不成熟的东南亚市场。结果,TPP因美国退出面临可能无疾而终的命运,“新南向”政策更是钱投了不少,始终看不到起色。

  从台湾当局对企业界的回应看,并不仅仅是他们审时度势能力不足,判断失误。他们一再承诺要“维持两岸现状”,表示将优先处理两岸监督条例,显然明了两岸经济合作对台湾的重要性。但向来从两岸关系紧张渔利的民进党,只要怀了一党一己之私,就很难客观看待两岸关系,很难从台湾前途命运出发,做出真正有利于台湾人民福祉的决策。这也正是何以企业家看得清楚,什么样的两岸政策对台湾有利,台湾当局却背道而行的原因所在。

  结果是可以想见的。企业家自会寻找出路,纵横四海。台湾向来不乏优秀的企业家,近一段时间,鸿海、台积电、台塑等大企业纷纷传出境外投资建厂的消息。可怜的是台湾老百姓,只能在台湾当局固步自封的政策下坐困愁城。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