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不可排斥互联网

2017年02月06日 10:40   来源:南方日报   邓江年

  互联网经济也是实体经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最近,在企业家群体中和社会舆论界出现了一场关于互联网是否压垮实体经济的论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要振兴实体经济,就必须限制互联网的冲击,限制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利润吞噬。笔者认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刻舟求剑。实体经济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中形成的经济形态,是资本在购买、生产、出卖阶段分别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形式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循环运动中形成的经济形态,是资本自我独立循环,以信用、借贷、有价证券等形式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而互联网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是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紧密相连的经济运行方式,更靠近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本身是对实体经济的技术改造和业态更新。李克强总理指出,实体经济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一、二、三产业。网店、快递等互联网经济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因此,振兴实体经济并不排斥互联网经济,两者唇齿相依。

  “产业+互联网”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振兴方向。正如马云所说“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在信息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拥抱互联网几乎是经济社会所有领域无可避免的大势所趋,产业尤为如此。有让生产资料购买更加便捷的B2B平台,有让生产环节更加高效的智能工厂,有让商品出售更加直接的网上购物,有让商品流通更加快捷的网络快递,有让企业运转更加有效的平台型组织……未来,一个独立于互联网之外的经济单元是难以想象的,也是难以生存的。一个企业家和企业如果只看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而没有看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只看到互联网思维的颠覆性而没有看到互联网思维的创造性,只看到互联网经济对自身传统业务和利润的侵蚀而没有看到互联网经济对自身业务和利润所打开的新窗口,那么,这个企业家就是保守、僵化的企业家,这个企业势必为时代所淘汰。因此,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互联网,只有让实体经济朝着更加信息化,更深度利用互联网的方向升级,才能更具有产业竞争力,具有更广阔、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互联网+产业”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主干。正如董明珠所说“没有实体经济,互联网等于零”。实体经济是互联网经济的寄主和基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主要依托。信息和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虽然本身也能够直接形成信息类产品,但更主要的是与产业相结合,寄生于生产、流通的过程中或最终消费产品中,随着产业资本的价值实现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工厂的繁荣,阿里巴巴很难做大;如果没有7亿网民的庞大市场,腾讯很难如此强势。由于相比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门槛更低、价值实现更快、财富效应更强,所以更易受虚拟资本青睐,更易走向虚拟经济。适度的虚拟资本介入有利于活跃互联网市场,集中资本力量做大互联网平台,但过度虚拟化则容易滋生互联网泡沫,并扰乱资本市场,扩大金融风险,21世纪初期的美国互联网泡沫就是重大教训。所以,通过“互联网+产业”,把互联网经济更多导向实体领域非常重要。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消费互联网相对充分,而随着终端、云计算和宽带网络技术的突破,互联网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将实现互联网化,产业空间巨大。

  加快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升级改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互联网革命不亚于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现代商业革命,我们不能如前人为了保护传统农业而排斥现代商业一样,为了保护传统工业而排斥互联网经济,还挂以“振兴实体经济”之名。加快实体经济的互联网改造,一是引导企业和企业家拥抱互联网,而不是排斥互联网,提高对信息科技发展的认识和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培养企业家的互联网思维,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引导实体经济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快形成平均利润,实现市场再均衡,从而减少传统实体经济转型成本,保护实体经济经营者积极性;三是引导互联网经济加快自身的升级迭代,促进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培育,从而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