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假的…”流露出怎样的虚无感?(图)

2017年01月23日 14:20   来源:南方网   秦仲

  “我可能领了假的年终奖”“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喝了假酒”“我可能交了假男朋友”……最近你的朋友圈、微博,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文字或者表情包?新年伊始,“我可能是假的”便成为了首个流行语,并呈疯狂延伸的趋势,进入各行业和人群。这句话是咋出现的?为什么会火呢?(1月22日华龙网)

网络表情包

  新年伊始,新一波流行语伴随着一组表情包来袭,“我可能…假的…”的风趣、调侃、俏皮语境,迅速引发网友跟进“造句”。形形色色的网络流行语此起彼伏、此消彼长,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手在民间”,是网友智慧和网络传播涟漪效应的具体体现,反映出某种现象牵动了大家的情感神经,自然无须大惊小怪。不过,吐槽也好,自嘲也罢,抑或纯属“跟风起哄”,现象背后折射的某些倾向性情绪和信息却不应被完全忽视。

网络表情包

  据称“我可能…假的…”最初源自电竞圈。玩CSGO的队员们喜欢喝酒,发挥不好的时候,就把“锅”甩给酒:“我可能是喝了假酒”“假酒害人啊”……随后有网友以西安假兵马俑借题发挥,生成出“我可能看了假兵马俑”,继而有的考生以这样的句式来调侃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衍生出了“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老师可能划了假重点”,等等,配上苦恼的表情包,很快传遍朋友圈和微博,一发不可收,甚至最终成了“我可能是假的”。不管有意无意,“我可能是假的”因其怀疑审视的视角,也流露出了引用者淡淡的虚无感。

  从以上演变过程不难看出,“我可能…假的…”之所以会火,显然有两个很关键的引燃点,一是假兵马俑事件,假冒伪劣的困扰不少人都感同身受、深恶痛绝,“假”字很容易让人条件反射般关注;二是归因客观的惯性思维,尽管或只是出于无奈的戏谑性情绪宣泄,不必也不该对这种嘻哈表达上纲上线,更不能简单地视之为消极、颓废心态,但引发各种情境、职业、角色如此广泛的群体认同和共鸣,潜意识里若隐若现的回避甚或逃避色彩不能没有检讨和审视。

  但愿“我可能…假的…”不会成流行色,而只是另类的自我安慰和勉励。我们大可不必总把“洪荒之力”挂在嘴边,尽力之后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后的揶揄、吐槽,未必不能理解和包容,情绪宣泄、压力释放后再出发、再努力,同样值得点赞和共勉。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