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网约车加价“拒载”?(图)

2017年01月23日 14:10   来源:东方网   犁一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不少北京市民在朋友圈等个人社交媒体上吐糟打车这件小事遇到了大难题。人们发现,在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通过滴滴等平台打车已经变得很困难,要增加叫车成功的概率,往往得加价。这让很多人困惑不已。(央广网)

  70多分钟里,无论是通过滴滴等平台叫车,还是在路边拦车,都没成功,也许是个案,但却凸显网约车司机存在“挑肥拣瘦”的倾向。出现这一局面,表面看起来是网约车司机选择性接单造成,深究起来与平台派单机制本身的问题不无关系。据悉,有的网约车平台实行强制派单,网约车司机无法变相“拒载”,有的网约车平台实行由司机随机选择性接单,在平台的纵容下,司机则要求加价,不加价就不接单,导致变相“拒载”成为事实。

  吊诡的是,网约车司机拿不到加价费。可是网约车平台也否认得到了加价费用。最终,加价费用到底落进谁的口袋则成了一个谜。这个问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难查实。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互指对方拿了加价费用,二者必有一假,而不敢承认拿了加价费用的背后,恐怕有见不得人的东西,所以,即使隐瞒了到底谁拿走了加价费的真相,也撇不清责任,公众不是傻子。

  那么有的网约车平台为何如此“任性”?最直接的原因是,节前出行高峰,很多单同时爆出来,活多车少,趋利性促使有的司机“挑肥拣瘦”,选择性接单。这就形成了实质上的“拒载”,这对打车的市民而言是很不公平的。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服务,不能也没有权利加价“拒载”,否则,就成了“霸王条款”,成了欺行霸市行为,背离了网约车的初衷,不受人欢迎。

  有的网约车如此强势和霸道,背后有深层次原因,即政策因素。正如某滴滴前员工说:网约车平台不是影响供求的根本因素,背后主要是政策原因。新政发布后,网约车的数量越来越少,而出行需求变多,供给跟不上,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也暴露了网约车新政的弊端——无形中成了网约车垄断的好帮手,有的网约车平台及司机有资本加价,并助长了其搞“霸王条款”,明知派单制度有缺陷,但就是不改,并纵容有的网约车司机加价“拒载”。

  网约车新政生效生,市场上出现了叫车难、加价高等现象,问题根源在于,网约车数量发生了制度性减少,市场出现了“制度性”供不应求。解铃还需系铃人,破解新政下的“叫车难、加价高”,亟待破除制度性障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