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虑成就了“婚恋市场”而非子女的婚恋

2017年01月23日 08:43   来源:工人日报   顾羽(社会学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

  长久以来,遍布都市公园的“相亲角”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婚姻市场。男女两性在此搜寻配对,不过不是他们亲自参与,而是多由父母代理。每个男女的“条件”就像商品的属性一样明确标示。这个市场里也存在一个共识性的评价标准。什么是好的资源,什么是好的条件,大家心知肚明,以此为基准搜寻合适的潜在对象。

  从价值判断上这种相亲角是不应该提倡的,当代婚姻理应是自由男女心智相似兴趣相投彼此吸引的产物,建立在物质而非精神基础上的婚姻必然是不幸的,违背了人性,不利于生活幸福。但并不是说这个婚恋市场造就的婚姻一定是不稳定的,在相亲关系下,婚姻可能比较稳定,但未必幸福。

  从社会现实角度来看,相亲角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相亲角的繁荣由多种因素造就,一是男女匹配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投入,而越是成功男女越是没有时间;二是现代社会注重多元化,注重个性,谁都不愿迁就谁,在某种程度上说男女交往的社会技巧和能力变得匮乏;三是当代青年人圈子变窄了,接触人少;四是好的婚恋资源都已经被人提前占了,剩下来的人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追求爱情。

  这些现实状况使得大龄男女必须通过一个正式的婚恋市场才能更有效率的搜寻合适对象。藉此,各种商业化的婚恋平台与相亲节目应运而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但以物质条件为导向,心灵的碰撞就变得稀缺,以诚相待、持久发展的爱情观受到冲击。

  从实效来看,很难说这个“婚恋市场”成就了多大比例的婚姻。问题在于,它所象征的社会潮流对每个个体的深深的规训。我们看似自由做出的决定实则是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束缚。

  具体到中山公园相亲角,这里的这么多成功男女,婚姻对他们来说并非必要的,反而对他们的父母才是必要的。这种代际差异反映了社会变迁,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变了。相亲市场存在的背后不是适婚人着急,而是其父母着急。很多人不想结婚,或不着急结婚,所以市场才会繁荣。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