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首破70万亿元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2017年01月22日 10:04   来源:南方网   李建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迈上“70万亿”台阶,为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均为6.7%,四季度同比增长6.8%。世界银行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33.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居首位。(1月21日《人民日报》)

  “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历来是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尤其如此。与近年来外界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种中国经济“塌方式”下滑、“硬着陆”不可避免的悲观论调总是不绝于耳。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再次用铁的事实回应了外界的质疑和担忧。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年实现了6.7%的GD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127万亿元,首次突破70万亿元大关。

  就全球来看,印度曾在2015年以7.6%的经济增长率超越中国,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中,2016年印度预计GDP增长率降至6.6%。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该报告中,还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报告主要作者、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奥伯斯菲尔德在发布会上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上调了对于中国2017年增长的预测,这也是明年全球经济复苏预计加快的一个关键的支撑因素。”事实也的确如此,国家统计局表示,按照2010年美元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3%,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必须承认,与之前我国高速增长的阶段相比,当下我国的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前景堪忧。一方面,这是我国经济从几十年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下主动调控的结果。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往的发展方式,我们会有更高的增长率。但是,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一句话,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赢得一时的速度,而是为了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现在一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过去几个百分点的增量,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总量。就以2016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万亿大关来说,约为5万亿元的增量规模与5年前中国经济10%经济增速时代的规模相当,相当于199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显然,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绝不能简简单单地从数字上的升降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梳理2016年的经济成绩,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6%。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0%。概而言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新动能成长,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主要标志。

  放眼现实,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传递出增速趋稳,质量趋优的信号。但在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成绩背后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但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相信,从长期观点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仍将保持长期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前景十分光明。”因为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自信,更有外界的认可。当前,国际上一些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也表示看好。联合国近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中国经济在2016年呈现了稳定的增长,缓解了各方短期内对其增长将急剧放缓的担忧。在稳健的国内需求和支持性的财政措施推动下,中国经济预计在2017年和2018年每年将增长6.5%。可以预见,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挑战,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定能行稳致远,发展潜力大、优势足、空间广的经济特质将愈加鲜明。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