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干预做“减法”政府才能“更灵巧”

2017年01月20日 14:06   来源:东方网   盘和林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5日拉开帷幕。上海市长杨雄做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长杨雄表示,2017年,上海将把发挥政府作用的核心放在更好而不是更多上,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进一步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将探索重大民生决策事项的民意调查制度,并构建电子政务云基本框架。

  上海市长杨雄在政府工作报告表述,要在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上做“减法”,明确政府的作用是“更好”而不是“更多”。笔者认为,从稀缺性的角度来看,政府的精力、人力物力等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只有将微观经济活动更多的交给市场,为政府“看得见的手”减负,并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配置集中到公共服务、环保、市场秩序等公共品供给上来,才能让政府之手变得“更灵巧”。

  政府如何配置经济资源有两大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纯正自由市场派观点,主张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被形象地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出自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部著作。另一种是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观点,倡导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积极地干预经济,以促进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被形象地称之为“看得见的手”,

  出自同样大名鼎鼎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政府的适当发挥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家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之间长达21年的学术争论----产业政策之辩,更是因去年两人公开举行辩论而受到全国广泛关注,但仍然是谁也没有说服对方。两人的分歧点从本质上说,就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在配置资源怎样发挥作用的问题。

  应该承认,虽然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政府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范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但对于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却有着广泛的共识,如纠正市场失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并对诸如失业、医疗费用、退休等各种风险提供社会保障。此外,政府的强制力对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产权界定和保护等问题,市场机制是永远无法替代的。从理论回到现实经济生活中,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的,市场机制的某种缺陷必须由政府作用来弥补这些空缺。

  不过,具体到微观经济而言,经济学家也有一个共识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才是最具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人类长时间经历过市场经济和政府计划经济的实践后,发现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的最有效配置资源的工具,在生产要素的分配、激发动力等微观经济活动中,具有政府不可比拟的优势。上海市市长杨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承诺“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进一步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无疑是明智的,也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经济学认为,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不管上海市公共财政、政府人力物力资源如何丰富,但对于一个偌大的上海市而言,面对近3000万人口而言,总是“稀缺的”“有限的”。同时,“稀缺的”“有限的”的政府精力、物力、财力对某些领域而言,必然是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假如过多地用在原本可以通过市场配置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必然导致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对“过少”。

  实际上,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处于GDP、地方财政收入等利益考量,十分热衷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即介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最为典型的就是扶持新上马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大型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信贷扶持,以及对某一产品限制价格等,这牵涉了政府大量精力和财力。但往往适得其反,产能过剩、高库存、高杠杆、高成本的产业或企业,很多都是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结果。

  2017年,上海将着眼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从而让政府之手变得“更灵巧”,这是值得更多的地方政府学习的。(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