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哑巴说话”不仅仅只是工作失误(图)

2017年01月19日 11:24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四川《内江晚报》2017年1月10日刊登的一篇题为《箭道街社区——盖新被穿新衣 31户困难居民温暖过冬》的新闻报道吸引了广泛关注。在这篇报道中,出现了“哑巴群众开口说话”的内容。(1月18日澎湃新闻)

  “哑巴说话”的新闻见报以后,被网友通过报纸截图的方式在微信朋友圈和其他自媒体疯狂转发,也把当事报社内江日报社置于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网友据此调侃说,不知道这被子是啥牌子的,给全国聋哑人每人发一条吧,那样他们都会说话了。调侃归调侃,但这件事情的性质显然比较严重,当事报社也回应称该事件主要是由于记者编辑责任心缺失和相关人员把关不严,在处理稿子的程序上面失误造成的。

  但是在我看来,所谓记者编辑责任心缺失、审稿发稿程序出现了问题等等,固然是造成“哑巴说话”这种超级大乌龙新闻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是根本原因。导致这起新闻乌龙事件出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正面报道、宣传性新闻中所出现的为了肯定而肯定,为了表扬而表扬的新闻操作理念。

  大冬天的,给社区困难群众送棉衣棉被,当然值得肯定,也不是一些网友所说的是假新闻。但是在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的前提下,一些地方媒体为了让这样的正能量事件显得更加突出、更加感人,就会给予这类新闻一些特殊的照顾,比如把这类新闻放在更加重要的版面,版面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比如字数上也是多多益善。但是这样的新闻事实又不足以撑起一篇长篇报道,于是记者也只能搜肠刮肚,尽量堆砌各种溢美之词,让新闻变得生动感人。就像这则“哑巴说话”新闻中,正是为了更生动地体现当地给弱势群体送温暖的活动给当事带来的感动和温暖,才在新闻一开头就引用了哑巴的“话”,以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可以说,这才是“哑巴说话”新闻之所以能够诞生的背后土壤。而对于这类正能量的新闻,不管是值班编辑,还是当天的值班编审,在编辑和审查稿件的时候,又往往会疏忽大意一些,因为这种新闻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作,一般不会犯什么原则性错误,如果换了负面新闻、监督性报道,因为担心会犯错误,得罪各方,反而会字斟句酌。在这一系列的原因之下,“哑巴说话”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所以说,“哑巴说话”确实有记者编辑工作失误、报社工作程序出现问题的原因在里面,但根本原因还是在对待正面和负面新闻不同的态度、流程上出现了问题,这才是最值得反思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