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治理雾霾需要凝聚全社会共识

2017年01月17日 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山西临汾频现超高浓度二氧化硫污染事件,经环保部与山西省政府联合派出专家组调查后发现,临汾二氧化硫居高不下存在五大原因,其中包括临汾市区86台130蒸吨燃煤锅炉基本上无脱硫措施,东城集中供热脱硫装置形同虚设等。而此前临汾市环保局则对外宣称,该市二氧化硫70%来自居民散煤燃烧。

  治理空气污染首先要承认问题

  承认问题需要勇气,更需要担当。将污染的主要原因推给“居民散煤燃烧”,企业污染就得以暗度陈仓。这其中,想必当地政府也有苦衷,为何?对于当地来说,企业是纳税大户,企业不能生产,纳税就受影响。在污染来源这一核心问题上“顾左右而言他”,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的决策上不坚决、不较真。显而易见,不抓住问题的核心,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详细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真督实干

  事实上,“应对督查,各耍花招”不限于一地一例。有的地方频出怪招,为了抑制浮尘,用水泥灌浇树根;有的专门“照顾”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周边,频繁洒水喷雾、禁止货车通行,甚至堵塞空气自动监测采样口;还有的工作搞“一刀切”,发红头文件强制关停市区和县城的大多数中小餐馆,貌似态度“坚决”,却是脱离实际的应付式做法。倘若这些地方把对付环保督察的“聪明才智”用在污染治理上,把“督察组来了蓝天现”的小目标落实到行动中,就不会这般绞尽脑汁了。鉴于此,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收回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监测事权,是对症下药的重要改革步伐。【详细

  完善雾霾有效治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治理雾霾,既要依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须构建治污的严密体系和有效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实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必须伴随新产业的崛起、新能源的替代。从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和我国地区治理典型来看,在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之前,完善相关治理体系是有效治理雾霾的当务之急。

  无论是提高排放门槛、倒逼企业转型,还是治理小散乱、控制污染源,有效控制污染空气排放总量必须要以刚性制止“偷排”为前提,这需要全社会努力构筑共同防线。一方面,需要显著提高违规违法企业偷排的成本。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制止“偷排”行为。

  根治或基本消除雾霾天气需要一个过程,客观上需要采取应急行政手段,更需要建立长远环境保护制度。全社会亟待共同努力,加快构筑系统性防线,制止污染气体偷排。【详细

  微言大义:

  @投资小百科:为啥严重雾霾都发生在冬天?

  @北京路人甲:关键是能正视雾霾根源。

  @laughinggor_yang:道理谁都懂,停工之后那群工人怎么办?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雾霾”,一种空气状况,已经超越了“空气状况”本身,成为很多人心头的忧虑和阴霾。

  治理空气污染首先要承认问题,而现状是“雾霾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影响?”这些基本的疑问尚没有确切答案。信息的高度不对称使得各种猜测和推断加剧了人们的忧虑,这种情况下,坦诚反而更能正本清源,凝聚共识,从而激发公民意识,达成全社会共治。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