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和10分不清损失上万”看多言多语融合(图)

2017年01月16日 14:06   来源:南方网   付彪

  “4”和“10”分不清,普通话不标准的广东籍老板遇到重庆印务公司负责人,闹出乌龙。原本,328元4只的美国波士顿龙虾团购券,在团购兑换券上印成了10只。老板谭嘉锐为此买单,面临直接经济损失超万元。(1月15日《北京晨报》)

来店顾客展示此前店方发出的团购券(重庆商报记者郑友 摄)

  这起“4和10分不清”的乌龙事件,根本上说,是因普通话说得不标准造成了理解上的歧义所致。事实上,不仅是重庆人,几乎很多四川人对“4”和“10”都分不大清,笔者对此感同深受。乡音难改是人之常情,但不分场合和对象,不能善于用普通话交流沟通,极易给他人造成混淆和误会。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人们交流沟通日益深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店面门口工作人员将兑换数字“10”更改为“4”(重庆商报记者郑友 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甚至表现出“乡风十里各有不同”的景象。如粤语、闽南语、上海话、四川话等,在外人听来如是鸟语,但在区域内的人听来却充满着乡音乡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乡味。不过,作为地方语言,包括重庆话在内,和普通话差别确实很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重庆人说普通话!”正如网友坦言,本来说不好普通话的广东人,再碰上说方言的重庆人,想想都醉了。

  普通话与地方话之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前者提供规范,后者提供语料,向来都能互补与融合。在宏观政策和法规层面,我们已妥善处理了普通话与地方话之间的关系。诚然,作为直辖市,重庆通过近年来的全面推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必讳言,重庆人说普通话的水平整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和10分不清”就是一个例证。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资料图)

  提高普通话水平,有利于城市融合发展。行笔至此,笔者突然看到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享年112岁。先生曾说,许多大城市人口猛增、五方杂处,正在发生“大都会话”的演变,需要以普通话为日常用语。“大都会话”既有“埋单”“淡定”这样亲昵可爱的方言,也有“简直”“美丽”这样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彼此渗透中扬弃、强化和新生,这样的“大都会话”,可能正是未来城市的语言。

  “4和10分不清”,或是在全面推广普通话中的一个小插曲。既尊重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和语言,又适应“大都会话”的演变,需要以普通话为规范,提高多言多语融合的能力。正如周有光先生倡导的,做一个地球村的新村民,需要进行两项自我教育:扩大视野和补充常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