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抗战”是对历史的还原与敬畏

2017年01月11日 07: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樊树林

  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体现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敬畏感

  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抗日战争是以8年算,还是以14年算?一直以来,这是历史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11年,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时,《人民日报》刊登社论,提出了“14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可见,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话语转换,而是对历史最客观、最公允、最权威的评价。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1931年9月18日夜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悍然袭击驻扎在北大营的东北军。由于东北军执行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沈阳城次日凌晨即告陷落。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

  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救亡主张,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引领下,中华儿女同残暴的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唯有血肉,才能筑起新的长城。独立与自由,侵略者不会施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正是因为全国各阶层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才完成了凤凰涅槃,实现了浴火重生。

  “8年抗战”和“14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这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尽管说法不同,但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但要认识到,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次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能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敬畏感,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尽管那段苦难岁月已经成为过去,但“历史问题”还远远没有成为历史。在当今日本,仍有人绝口不提对战争的反省,反而口口声声要为“历史”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这些都值得警惕。

  回溯悲壮史实,是要以史为鉴,是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是要擎起理想信念的火把。这就需要亿万民众把抗日战争给予我们的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转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实际行动,并构建起一套强大的精神体系。唯有如此,方可告慰无数抗日英烈的在天之灵,才能真正不辜负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