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名之争,后退一步又何妨?

2016年12月30日 07:33   来源:红网   郭赛

  早在去年9月15日,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站名公示,这场“站名之争”就开始了,引起争议的地铁站位于郑州市长椿路与莲花街交叉路口,是郑州地铁1号线延长线最西端的一站。公示时,郑州地名办给出了两个方案,方案一为“丁楼站”,方案二,即为备选方案,是“工业大学站”。(12月29日澎湃新闻网)

  地铁站一般都是相关部门实行统一命名,然后进行公示,很少能够引起争议。但此次郑州地铁一号线引发的“站名之争”,持续的时间却很长,参与人数也可谓众多。

  一方是年轻的大学生为校争名,一方是当地中老年村民为家园争名,争辩双方的阵容不禁使人想起电影《老炮儿》的故事情节。吴亦凡代表的新兴势力与冯小刚代表的旧势力之间为了“规矩”而产生的对抗,这部电影和这次事件体现出来的斗争,也可看做是新思想和传统观念、新城市和历史建筑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就是“新”与“旧”如何共存的问题。

  城市发展迅速,许多村庄都消失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之中,丁楼是郑州历史的一部分,是文物档案中永存的地名。只是,城市发展太快,快得来不及收集,来不及记录,村子就没了。丁楼原来也存在三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其中两处清代建筑,这些古建筑都在拆迁中不声不响地全没了。村民为“丁楼”争名,也是希望丁楼的历史和居民的记忆能够被“丁楼站”这三个字承载下来。

  其实这些感情和记忆又何止属于这些村民和村庄,也应该属于这座城市,属于在这片土地上建起来的高校。丁楼村本有3000亩土地,由于建设的需要,丁楼村的村民接受拆迁将村子的土地用于建设高校,村民如此付出,留下个站名以作纪念不算过分,而且,以投票方式决定站名,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来说确实不占优势。所以,作为高等学府的河南工业大学,为了丁楼、郑州的历史和记忆,后退一步又何妨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