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解决春节“用工荒”还需顺应规律持续努力

2016年12月27日 1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为了应对正在来临的“用工荒”,上海市的餐饮、快递、中介等服务行业已经提前一个月启动员工储备机制,大量储备春节前后所需员工,“短工”成为今年春节前后多数服务业企业用工最重要的补救措施。一家专门为电子商务企业配货送货的快递公司人事总监表示,除了让留守人员节后过年外,他们还考虑给每一位春节不回家的快递员新年七天每天100至200元不等的补贴。(12月26日《新闻晨报》)

  春节前后“用工荒”何以成常态?

  每一年的春节前后,都有不少企业为用工而发愁。无论在新闻中提到的上海等长三角城市,还是珠三角城市,都同样面临这一难题。但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问题又不能称其为“问题”,而只是自然而然的现象。毕竟,春节在中国人的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回家过年更是千古不变的民俗。要改变这一自古以来的传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详细

  像餐饮、快递、中介等服务行业,因为工作岗位不像白领那么固定,而且从业人员也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所以春节“用工荒”比其他行业更为严重,况且这些服务行业在春节期间需要旺盛,如果停工,会给城市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详细

  破解春节用工荒,“应急”办法难奏效

  在争抢劳动力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可谓绞尽脑汁。从大幅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到组织招聘团队异地上门招人;从刻意增设夫妻共同就业的“夫妻岗”,到老板提早给老员工微信红包拜年;从公司团年晚会上当场以捆计发年终奖留人,到主动为外来务工者的父母寄发过年红包等。措施不可谓不多,但问题是,在留人方面,依然感觉到捉襟见肘。何哉?关键在于,城市和企业大多把留人功夫用在“应急”上面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赢得务工者的普遍欢迎。这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详细

  提升归属感才能破解“用工荒”

  春节“用工荒”不仅仅只是“春节病”,背后有更多长期而深层的原因,如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缺乏归属感,这背后也是在于户籍、住房、医疗、就学等城乡二元制度。

  所以,企业“见招拆招”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要能完全消弭春节“用工荒”问题,要避免春节期间短暂的“用工荒”演变成长期的“人才荒”,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兜底,比如打破城乡间存在的制度壁垒,城市要能真正接纳与善待外来务工人员,而不能只是在“用工荒”时才想到外来工的好处,才会以“小利”来吸引他们坚守等等。不管到哪里,能让人们都能“此心安处是吾乡”,“用工荒”的“春节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详细

  我国的城镇化还在不断深化,目前的人口迁徙依然非常频繁,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者集中到大城市工作,在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回到老家过节。如果要让这一根本性趋势产生改变,只能让居住与工作合二为一:一方面是降低城市落户门槛,让更多异乡人可以把家人接到工作的城市来居住;另一方面则是继续推进城镇化,尤其是“就近城镇化”,让打工者不必千里迢迢到有限的几个大城市工作,而在省内甚至老家都可以找到更多工作。两种渠道,都须久久为功,持续努力,方可逐渐改观,指望短时间内让“过节式缺工”消失,并不现实。 【详细

  微言大义:

  @老陈8848:如果工资有足够吸引力,还会缺工人?

  @mythicalwho:春节有点想去打工了。

    @蓝瑟: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招人难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许多收入水平高的西方国家,节日用工荒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当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勤劳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会丢。但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物质报酬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这些也是事实。“用工单位很难拿钱留人”正是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层次普遍提高的一种体现。因此,解决春节“用工荒”,还需从促进公平、增加归属感等根本方面入手,需要顺应规律,需要持续努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