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等待器官”损害生命尊严(图)

2016年12月23日 11:24   来源:东方网   张西流

  等待,发生在中国每一家从事器官移植的医院里。有人在等待中死去,有人好不容易等来了肝源,但身体已经不行了。往往昨天看起来还好好的一个人,今天已在接受抢救,或其家属已在收拾遗物。中国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医生,也缺医院。(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特别是互敬互爱、助人为乐等道德风尚,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体现互敬互爱、助人为乐等大爱观念的人体器官捐献,在我国却相对落后,与文明国度极不相称。虽经多年努力,我国每百万人捐献率达到0.03;但在美国,每百万人中有26.5人捐献器官,欧盟每百万人中有17.8人捐献。我国器官移植,陷入了有钱的等器官、没钱的等死的现实困境。

  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器官捐献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宣传不够、观念陈旧、法律缺位、制度不全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器官捐献遭冷遇,供体奇缺。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实际人数为两万多人,但是,每年能够开展的手术在1万例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死囚器官成了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同时,非法买卖器官现象异常猖獗。可见,建立器官移植捐献体系,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执法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首先,完成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修改,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器官捐献体系。要从立法和制度上规范器官捐献行为,包括如何确定脑死亡,是否同意捐献器官及如何避免买卖器官等。其中,将脑死亡入法,是最基本也是最紧迫的需要。否则,我们再大力提倡自愿捐献器官,也没有实际意义。换言之,应不断完善器官捐献保障制度,莫让重症患者等待器官,损害生命尊严。

  只有器官捐献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拥有了充足的供体,才能够有效实施器官移植统一分配制度。参照世界上捐献率较高国家的经验,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落差仍然是巨大的,捐献器官始终是紧缺的公共资源。在获得了器官之后,如何有效地分配利用,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管理缺位,造成分配不公,势必会挫伤人们捐献器官的积极性。因此,有关部门应竭力打破观念、法律、管理等多重瓶颈,让器官捐献给生命注入新的亮色,为文明国度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