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亲民食堂”沦为花拳绣腿式改革

2016年12月14日 07:13   来源:红网   魏显勇

  12日中午11时30分,江苏省泗阳县政府食堂准时开饭,来自史集街道的王维奇、陈业瑞、刘传航等3名农民工各自端着盘子,跟县里的机关干部们一起排队打饭,然后与干部们坐在一起用餐。(12月13日南方网)

  自古以来,老百姓对“为官者”就心存敬畏,“侯门深似海”的观念深深根植于民众内心。在大多老百姓的潜意识中,党政机关大多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如今官民“同吃一锅饭”,普通老百姓可以和“为官者”在餐厅平起平坐,让机关食堂的“神秘感”尽展公众眼前,还极大地方便了附近的老百姓,这样的“开放性亲民食堂”,公众必然不会吝啬手中的大拇指,政府便民服务的初心的确值得称赞,这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但还需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便民食堂”的打造不能流于形式,还需统筹规划,确保持久便民,莫让“亲民食堂”沦为政府的“花拳绣腿式”改革。

  其实,就机关食堂对社会开放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早在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就开始对社区老人开放食堂;同年,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对外开放造成的“上万人一起就餐”也一度引发广泛关注,2014年四川省委机关食堂也开始对外开放。但纵观这些便民举措,诸多政府机关食堂的对外开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管理成本太高,很多机关食堂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开放”举措不得不中途停摆,最终让服务民众的初心空落了一地鸡毛。

  政府机关食堂对外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必然是“慕名而来”的各位看客,猎奇之心和虚荣之心在当今一点也不“谦虚”。乍一听,去政府机关吃饭?还便宜?一时间纷至沓来的脚步挤满了容纳量有限的机关食堂,“热闹无比”的场景让政府暂时获得无数点赞,赢得颇高声誉,公众也好,媒体也罢,对政府便民举措的夸赞亦“热闹无比”,但其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长长的排队模式有可能会打乱机关职员的工作休息习惯,也可能带给机关食堂食材准备上的混乱。其实,所谓食堂,从经营理念和模式上,它有着不同于快餐店和饭店的特点。食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服务于固定的人群,可以轻松实现质量和客源的双重保证,达到实惠方便的目的。

  因此,机关食堂在制定对外开放政策之时,应该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具体调查,充分考虑处理好客源的复杂性与长久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依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从而尽量实现收支上的对等性。尽量避免重演大学生食堂“食堂被攻陷”式的叫苦,同时也要让“便民食堂”真正方便于民,为附近真正有需要的普通老百姓提供持久的便利。既保证了机关工作人员正常的就餐和休息秩序,又满足了有需要市民的需求。

  开放政府机关食堂,是当地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强化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种创新表现。打造便民食堂,更应该统筹规划,确保持久便民,确保民众真正受益,切莫让“亲民食堂”沦为政府昙花一现的“花拳绣腿式”改革。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