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折射素质教育缺陷

2016年11月15日 07:34   来源:羊城晚报   周云

  近年来,各种“校园贷”广告充斥着高校校园。这种贷款,主打“利率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贷款。一些学生贷款补贴生活,有些同学用于创业,但也有人用于高消费、购买游戏装备,甚至用于赌博。但这些标榜“利率低”的贷款实际上往往是高利贷,很多人因为还不上贷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人被暴力追债,有的被公布不雅照,有的人甚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校园贷的问题,事实上很大部分已经涉及违法犯罪,需要公安机关大力打击。同时也需要高校紧急行动起来,加强管理,加强防范,对大学生进行预警和宣传教育。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我今天想讨论的是另外一个方面,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都无视风险,踏入了这样一个陷阱?我的答案是,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学生缺乏相关的训练,从而也就失去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说起素质教育,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联想到棋琴书画,吹拉弹唱,这些固然是素质教育,但更重要的则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育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很可能,那些“校园贷”的受害者,在这方面有非常严重的欠缺。比如说很多“校园贷”的受害者,是出于对高消费的艳羡而贷款,毫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这是典型的虚荣、禁不起诱惑而铤而走险,显然是人格不健全的体现,也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而对一个并不高明的名义上是低息实质上是高息的骗局,缺乏基本的认识能力,对并不复杂的财务风险缺乏基本的评估能力,也表明在我们的教育中,对于财务知识、财商的教育,匮乏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对于“校园贷”乱象,我们既要反思监管漏洞,以及执法机关打击不力、高校防范不严的问题。又要从受害者的角度进行反思,从受害者自身存在的缺陷,思考当下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主要出在我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面。一方面,素质教育被应试教育压缩得空间很小。另一方面,对素质教育本身也存在着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在素质教育中,人格的塑造、财商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育,这些极为重要的素质,既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不禁令人悲哀。即便是从狭隘的成功学角度来说,那些眼睛只盯着孩子成绩的家长,无非就是期盼孩子将来的成功,但缺乏这些基本素质的孩子,连“校园贷”这样小风小浪式的考验都经受不住,谈何成功?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组成社会的成员素质如此不健全,则社会的正常运行堪忧。“校园贷”乱象是一个警示,我们的教育,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周云(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