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11年的假信用点暴露何种症结?

2016年11月11日 08:23   来源:南方网   堂吉伟德

  近日,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永安村的村民发现,多年来在农村信用社代办点存的钱不翼而飞了,代办点唯一的工作人员张风绵也联系不上。当地北楼信用社证实,村民们手中的存款凭条全是假的,不仅凭条是假的,连张风绵经营的信用社代办点也是假的。这个代办点早在2005年就被注销了,但张风绵仍以农村信用社代办点的名义经营。最终永安村500余户人的2000多万元存款,不见了。(1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张风绵在永安村经营的假代办点

 

  一个被公告撤销的信用社代办点,依旧非法延续了11年,并在这期间开展了正常的存取款业务,有模有样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若不是“人去房空”,恐怕这个假李逵也不会露出原形。虽然11年前,上级信用社已发布了注销公告,不过却未能做到人人尽知,“从未见过公告”的村民们上当,也就不难理解。就事论事而言,上级信用社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且不说一纸公告并没有宣传到位,即便扩大了影响也不应“公告之了”,后续的监管与跟踪同样重要。

  无独有偶,在民间集资相对严重的当下,假银行冒充真银行的案例也不时发生。比如2015年,位于南京浦口江浦街道的一家名为“南京某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单位,将内部刻意装潢得和国有银行一模一样,并以高额的贴息款诱惑市民来存款,短短一年多就有近200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亿元。

  银行的真假一度出现在网络上,很多钓鱼网站把自己的网页弄成跟真银行的一模一行,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相比于网络监管的复杂性,辨别实体金融机构并不复杂。然而一个已被公告撤销信用社会代办点,且存续时间长达十一年而无人问津,其底气何来,其监管层面又干什么去了?假信用社代办点公开营业,与监管失聪失明有直接关系。如今造成了村民们的经济受损,其责任自然不能仅用“已经公告”而一笔带过,对此负有监管之责的行政机构和原隶属的信用社,理应为此承担责任。

  一边是公众的防范意识不足,一边是监管的严重失职,因此造就了假信用点存在11年非法经营,并没有受到任何查处。个案的背后有着共象,偶然的事件有着必然的因素。事实上,假信用点的状况正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对金融监管尤其是民间集资管理不力的注解。因为监管层面对违法犯罪的准备不足,打击不力,没有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才给了假信用点以生存的机会。

  事实上,假信用点不过是金融乱象的冰山一角,在真高息揽储民间集资泛滥的大背景下,若连仿照真银行的非法机构,都可以在闹市存续一年之久,那么偏于一隅的小“前信用点”,利用自己曾经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业务也就不难理解。尤其在更为严重的民间集资、影子银行、同业拆借等系统性问题都无以解决,那么涉及面更小、身份更隐蔽、案例更小的假信用点,也就难以进入“监管法眼”。更重要的是,在代办点历史遗留问题已处理多年的情况下,当地村民依然浑然不觉,对金融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的欠缺,由此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从某种意义讲,存续十一年的假信用点有多坚挺,仿正规银行的民间集资有多泛滥,就证明金融体系的问题有多严重。假信用点“十载不倒”需要监管真亮剑,一方面要基于对假信用点和民间集资等行为的治理;另一方面则要就事论事,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追责,对假信用点管理不力的失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让责任者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如此公众的权利才会免受伤害。(南方网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