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穷人我怕谁” 贫穷不能变异为“资本”

2016年11月08日 15:03   来源:光明网   舒圣祥

  最近,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撰文,公开谈了很多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有少数贫困户带着“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我掐着你玩”的心态,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不如意就去找政府“碰瓷”;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急,因为自己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

  在扶贫攻坚已然成为政治任务的当下,一个县委书记能够有勇气写下这样的文字,说点“少数贫困户”的不是,痛陈“扁石头怎么扶得起来?稀泥巴怎么扶得上墙?”我以为,对得起他“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虽然明显看得出来,他选择以子女劝告父母的口吻讲述,强调“想让父母幸福的儿女一定不会是不孝的儿女”,强调“这不是去责怪老百姓,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群众的教育的缺失”,行文中处处可见小心谨慎与煞费苦心。

  贫困是一种结果,而原因各有不同。因为疾病,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受制于成长的环境,因为大山的阻隔与政策的限制,凡此种种,这样的贫困是值得同情的,也是值得帮扶的;但也有另一种贫困,可能是因为懒惰,可能是因为放纵,可能是因为品行,可能是因为根本没有改变的意愿,像这样的贫困,你仍然可以同情,但是想要真正帮他,实在困难,因为人家需要的只是金钱和好处,不需要你跟他讲任何所谓“大道理”。

  扶贫绝不是要“奖励”贫穷,而是要改变贫穷,让想要走出贫困的人得到帮助。说白了,扶贫最多只能改变贫困的外因,而内因是很难改变的。正如装睡的人你永远也叫不醒,“安于贫穷”的人你同样永远帮不了。当脱贫成为基层干部的绝对任务,就会有人躺在穷底子上等着别人去给他按摩——我是穷人我怕谁?你不能让我脱贫,你就交不了差,你比我更急。这样的扶贫,事实上已经变异成了“奖励”贫穷,好像贫穷是一种美德,以至于越穷越光荣,越穷越有理,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碰瓷”。

  众所周知,西方高福利国家的养懒汉问题非常严重,高福利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政治正确”,严重阻碍了其自由市场的活力,像瑞士那样全民公决反对每月无偿发薪1.7万元的国家,并不太多。以美国为例,一个人只要做到三样事情基本就不会沦为穷人:先结婚再生孩子,高中毕业,有一份全职工作。但很多穷人就是没有自控力,学不愿意上,工作两天就烦,年纪轻轻就生了孩子,然后做父亲的跑掉,孩子在单亲家庭成长,得不到好的家庭教育,延续父辈穷人的轨迹。

  显然,这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县委书记,在扶贫实践中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不仅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关键是,很多贫困户的贫困不是受制于别的,而是受制于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这是给钱给物给帮助,所无法解决的。因为脱贫任务是不可以谈条件的硬考核指标,这就让某些贫困户产生了“我掐着你玩”的心态,各种“碰瓷”各种“捞好处”,基层干部要想完成脱贫任务,还真就只能无条件满足。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脱离了扶贫本意。

  某些贫困户为何会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因为他抓住了基层干部的“命门”,知道国家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划的是“一刀切”的红线,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余地,所以贫穷就变异成为一种“资本”,基层干部只能求着他。要改变这种情况,指望通过“教育和引导”短期内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人都是自利的,“我是穷人我怕谁”的贫困户如此,为保住官帽必须完成脱贫任务的基层干部亦如此。根本上,还得让官员政绩考核更为具体更为科学。毕竟,一个人要想致富只能靠自己,基层干部没法打包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